■半月谈驻内罗毕分社记者 梁涛
津津有味包饺子
操作台上,码放的饺子奇形怪状:有的肚皮扁扁,好像没有馅;有的则圆鼓鼓,快要撑破了皮。
这些第一次学包饺子的的人,都是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
2005年12月19日,受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筹办的孔子学院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正式揭牌,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诞生了。
承担教学任务的是宋丽娴和孙晶老师。一些原来在中国留过学的肯尼亚人,也成为教学活动的常客。
"饺子"引来了很多人,原本只有25名正式学生的课堂超过了50人。在了解了贴"福"字、放鞭炮、全家团聚吃饺子等春节习俗后,学生们来到了内罗毕大学附近的一家中餐馆。
50多名学生分组轮流到操作台上学习。虽然两位老师手把手地教,但学生们包出的饺子还是千奇百怪。
罗诺·费利克斯包完饺子还意犹未尽,说:"肯尼亚还真没有跟饺子相似的食物,包饺子很有意思。肯尼亚人过节要吃一种叫'查巴提'的烙饼,包饺子可比做'查巴提'复杂多了!"
饺子包完下锅后,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还不习惯用筷子的他们颤抖着拿起筷子,把饺子送入口中,"味道真好!"
"你们是一点一点咬着吃呢?还是一口吞一个?""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只吃饺子吗?""怎么用筷子来吃乌咖喱(肯尼亚的一种传统粥状食物)?"学生们抓住身边的每个中国人问个不停。
"我真希望能亲眼看看中国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正在攻读经济学和通信专业双学士的女生利亚·瓦伊西拉说。
兴趣盎然文化课
孔子学院的教室位于内罗毕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大楼三楼。走进教室,可以看到黑板的一侧悬挂着孔子画像,橱窗里摆满了汉语学习书籍,墙上贴着有关长城、天坛、京剧等的招贴画,到处装饰着中国结。
早在揭牌前,内罗毕孔子学院已经开始授课。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是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他主讲中国与肯尼亚源远流长的友谊,至今还为学生们津津乐道。
"据说当年郑和的船队抵达肯尼亚马林迪,受到马林迪国王及当地人民的热情款待。船队离开后,马林迪国王还赠送长颈鹿作为礼物。当时在中国没人听说更没人见过这种动物,大家认为它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将保佑中国世代风调雨顺。"
郭崇立大使说:"孔子有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这不只是中国人的态度。"他还打开一本画册,给大家展示了一幅中国古画:"明朝皇帝还专门请人为长颈鹿画像,如今这画像仍然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郑和下西洋讲到2005年8月的齐贝吉总统访华,从中肯文化交流讲到孔子的儒学思想,郭大使让课堂上的30多名内罗毕大学学生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欢欣鼓掌。
"要不是大使讲这堂课,我还真不知道肯尼亚与中国之间竟然有长达600年的友谊……我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学生班长尼尤盖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