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国内民航大忙;不知乘客登机时有否产生过这样一个念头:我们能坐上中国自己生产的大飞机吗?
其实,许多国家———日本、加拿大、西班牙、荷兰、印尼,都表达过同样的愿望,并为此付出努力。 但现实,是波音、空客垄断了全球的大飞机。本来,俄罗斯的民用飞机也不弱的,但就是被美国、欧洲的“适航证”制度扼杀的。要不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印尼的新型客机再试飞一年就可以取得适航证,且市场前景颇为看好。风暴过后,有关国际金融组织答应给予援助时,提出一个前提:一分钱都不能往民用飞机项目上投。西方媒体披露,其中有垄断企业的因素。
造大飞机,实在不容易。空客历经了长达25年的巨额亏损,才柳暗花明的;而波音,不算政府通过税收给予的资助,政府补贴就达4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形成这种大飞机双寡头垄断的背后,有国家力量和国家意志不计血本的鼎力支持。
回头看中国。中国航空史上最大一笔客机交易,就是今年4月11日订购的80架波音737客机,涉及资金416亿人民币。去年,中国订购的波音与空客民机是442架,目录价格,2000亿左右。大家能够感觉到,中国买单上最大宗的物品,就是大客机。与此相对照的,是去年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利润,只有16.5亿元,不够买一架空客A380的,另一方面,却是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需要增加1700架民用飞机,总价值约为1200亿。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预计,数字比波音的预计,还是低些的。
这是多么大、多么诱人的一块“蛋糕”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自主研发的“运十”就填补了大飞机的空白。可惜后来下马了。“十五”期间,大飞机项目也没列入计划。但是,如今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里,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里,都有大飞机项目。这意味,中国要造自己的大飞机。这意味着,一个堪比中国航天工程的系统工程,已经启动了“引擎”。当然,它的“跑道”很长很长,而且需要强大、持久的助推力,也许,20年后,我们能有幸见到它“起飞”的英姿。
那是多么令人欣喜若狂的大事情啊。
(本报评论员戎国彭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