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理工学院院长黄红武近影
经教育部推荐,2005年3月,黄红武卸下湖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出任厦门理工学院的首任院长,由此开始了他在厦门的创业之旅。
追求特色 勇往直前
翻开黄红武的简历,一位专家型“海归”校长跃然纸上:工学博士,1986年到1988年,留学德国Dresden工业大学。2001年到2002年,在瑞典Chalmers工业大学做高级研修……历任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机械工业部首届跨世纪学术骨干……
离开国内知名的千年学府,来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城市学院,是什么促使黄红武做出这番决定?
“重点大学有重点大学的荣耀,但是包袱太重,传统惯性太大。厦门理工学院是新兴的、应用型的地方高校,又立足于厦门这个经济特区、港口城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学校容易办出特色,能够干出一番事业。”面对笔者,黄红武坦言来厦初衷:“要打破国内千校一面的局面,在厦门理工学院构造一种新颖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
就在两周前举行的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黄红武用同样慷慨激昂的声音向大家宣布:“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理工学院建设成为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此前一年的实践证明,这并不是一句口号。
实用专业 大受欢迎
厦门理工学院的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在厦门特区创办之初,学校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为特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亟需人才。而今,“厦门理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的高校,学科发展应主动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应符合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供需结构的格局。这样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黄红武如是说。
为此,上任3个月的黄红武打破常规,主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学科专业。此时的厦门,正值开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新一轮创业,这为很多新兴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使专业设置更为符合厦门发展需要,学校举办了“专业设置高峰咨询会”,就专业设置问题向社会各界人士“取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在最后确定申报的专业当中,黄红武对“物流管理”专业甚为看好:“这个专业将与香港理工大学合办,他们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全亚洲最好的。厦门正在大规模为‘三通’做准备,‘物流管理’在厦门肯定有市场。香港理工大学希望通过和我校的合作,介入厦门这个广阔的市场。”
专业设置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厦门理工学院2005年新本科专业申报通过数量名列全国各校之首。车辆工程、日语、艺术设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等8个市场需求好、产业支持强、生源响应高的本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获准设立。注重“实用”的办学特色,使厦门理工学院成为福建省最受考生欢迎的学校之一。2005年招生人数比2004年增长了1倍以上,新生录取在全省本科院校中调档线排第4位,专科调档线名列全省第一。
联合办学 共谋多赢
对于办好学校,黄红武是有信心的。因为他不是“孤军奋战”,在他的背后,有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有厦门市民的“情有独钟”,有产学研合作的广阔舞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实行“政产学研同盟战略”。
作为唯一的市属本科院校,厦门市委市政府对这所大学倾注全力进行扶持。除了事业经费和专项经费,学校每年还会得到市政府投入的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学生年均综合定额财政拨款高达7100元。这些都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在欧洲留学时,国外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成功经验给了黄红武启示;世界500强有37家落户厦门激发了他的灵感,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开展产学合作的好时机。
2005年6月,在厦门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厦门理工学院与ABB(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学校首个订单式办学实践的顺利“上路”。协议规定学校“订单式”地为ABB公司培养人才,ABB公司专项设立15万元奖学金,用于奖励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
“这完全是一个共赢发展的平台。”黄红武说。一方面,学院可以充分吸收企业先进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源,并且得到企业提供的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培训师生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学院也帮助企业提高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加大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初尝甜头以后,学院又和厦门金龙汽车公司共建汽车技术研究室,与台湾大宇、西基等知名软件企业联合组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现在,全校的每个专业都与数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走出去 请进来
“办学就必须强调‘国际化’。”黄红武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面对的竞争将不仅是国内从业者,更有与国外高校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让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压力、谋求发展。
在这种理念引导下,厦门理工学院开始紧锣密鼓地洽谈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继续巩固与韩国东义科学大学、韩国汉城仁德大学、日本佐世保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马来西亚英迪学院等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英国赫尔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以及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等海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去年10月,厦门理工学院与国际著名院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由此拉开了筹建高起点国际教育学院的帷幕。
“在师资团队引进上要有‘大手笔’,特别是要广泛吸引海外留学人才,不仅是业务人才,还包括管理人才。到2010年,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要达到20%以上。”在黄红武眼里,“走出去”和“请进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年内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人才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基础薄弱的新生学院而言,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份求贤若渴的诚意。
在《厦门理工学院引进人才暂行规定》里面赫然印着一条:“引进的博士生导师可挂靠福建省其他高校博士点,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黄红武也掏出名片“现身说法”:“我的名片上就有两重身份: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我认为,这样的规定对于引进人才后劲很足。我期待有更多的仁人才俊来学校共同创业!”
采访中,黄红武一直以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为傲,一年前,在没有问及待遇的情况下,他只身来到厦门。一年来,他吃学校食堂、住学校招待所。问起他在厦门有没有亲友时,他笑说:“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就是我的亲戚。”
作为学者,他也有“损失”:白天忙于校务,只有晚上的时间能用来搞研究、做学问、带学生。业务产出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第一任院长,他也有“心累”:如何让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循序渐进地实行变革?如何办出学校的“灵魂”?
一个小时的采访过去,院长办公室的门第四次被敲开——又一位因紧急文件需送审的“不速之客”。看着黄红武忙碌的身影,我回想起他的话:“人生伟业的建立,不仅能知,更在能行。来厦门我不后悔,因为这里有远大的愿景在激励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