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日来,2006年国际戒烟大赛吸引了很多读者关注,有200余名“勇敢者”报名参加。本报几名编辑、记者由于常年爬格子、开夜车,也养成了吸烟的习惯,但办公大楼是有名的“无烟大楼”,他们只能到院子里过把瘾。 如今,为了自身健康,为了支持本次大赛,为了鼓励更多的市民加入戒烟队伍,他们也报名参加了比赛。
从今天起,本报一位记者将以“烟台进站青岛始发”的网名,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戒烟的经历和感受,与广大读者共勉。
戒烟日记①
5月2日 星期二
从早晨到提笔那一刻,已整整抽了14支烟。按平日2天3包烟消耗看,一天减二支,好像距离成功戒烟并不遥远。
几日前,晚报同事张晋邀我参加戒烟。当时答应,一是不好驳张兄面子,二是考虑无非凑个“人场”。此前,妻为劝我戒烟与我唇战无数,均屡战屡败。1日,偶接同窗电话,惊悉其后代已5岁。电话后,屈指算来自己已近而立,却仍难谈成绩,想来便是欠缺毅力,恐一生碌碌,遂与同事宣布戒烟。只想证明一下。
晚报烟民不多,闻我参加戒烟,同道面面相觑一脸疑色。把戒烟日记隆而重之地写到报纸上,冒着哗众之嫌,也是希望朋友们为我打气加油。我唯一认识的戒烟成功的个例,就是同事“老于帮办”栏目的主持“老于”。作为名人,“老于”曾和我说,戒烟主要得下决心,心动不如行动,不应太在乎形式。30岁不到,却有10余年烟龄,我惟恐对自己的决心没有信心,只好借助这个形式,只好找点理由做做非大努力不能及的事。责任编辑:洪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