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一代“文化义工”在昨日“文化公益行动大步走”庆典中,展示青春活力。
“‘义工’这个词正式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义工所做的事,我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做了。”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广州市青年文化宫55岁的生日,老一代“青宫人”昨天聚首共同回忆青年时代,回忆广州青年义工的发展历程。
文/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吴启光 图/记者杨勤
本报讯
(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吴启光、陈桂芳)今天是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成立55周年的日子。昨日,青宫举办了主题为“文化公益行动大步走”的庆典活动。历届学员、文艺社团的新老队员近千人济济一堂,与青宫一起欢度55周岁生日。
青宫55岁盲童专程送上笛子独奏
据了解,近年来青宫组建了新的放映志愿队、管乐志愿队、吉他志愿队、舞蹈志愿队、流行舞志愿队及大中学生志愿队等六支文化志愿者队伍,经常到学校、乡村、社区、劳教所、盲人学校甚至澳门等地进行义务文化服务。在青宫55岁生日的日子,人们纷纷送来礼物表达谢意:劳教所学员送上他们亲手做的灯笼,村民送上花生、番薯,盲孩子送上笛子独奏……澳门浩阳青年会会长黄升雄还专程从澳门赶来送上贺礼。
青宫与不同年代的广州青年一起走过55年,它是广州青年的精神家园和文艺才华施展的地方,不少广州青年都有着深深的青宫情结。在庆典上,青宫50年代的学员、现为广东知名漫画家的方唐先生及青宫80年代的美术老师、现在是广东著名书法家曾景充先生分别向青宫赠送了墨宝。文学社社员仍很怀念在青宫度过的岁月,中国作协会员、《电视艺术家》杂志执行总编宋晓琪女士代表文学社送上特别的生日礼物———文学社社员编撰的一批书籍。
五四大汇演所有活动今日全部免费
昨日适逢“青春与电影同行”活动放映第130场的日子,为此青宫在55周年庆典上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第130场启映仪式。
记者了解到,今后青宫管乐团将坚持每月向学员提供20小时的免费培训课时,并于5月中旬举办管乐嘉年华,7月下旬到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中山等地作巡回交流演出。
与此同时,青宫电影城在5月3~4日特设半价优惠,此外,《今日青宫———青宫成立55周年纪念展》在青宫2楼多功能展览厅展出。5月4日当天青宫乒乓球馆有“五四杯”青年乒乓球比赛,文化广场有青宫文艺志愿队的精彩文艺汇演,所有的活动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
50年代
每个街道都有“青年自学组”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广州各个街道都有青年自学组,我就是其中的一名组员。”乔蓉老人回忆说,年轻人升不了学,或者暂时找不到工作,街道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自学组,白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互相“补课”,不上课的时候,大家会自发到街道孤寡老人家里,帮忙搞卫生、买油买米。
除了这些,街道团组织还会推荐其中的“优秀人才”到青年文化宫免费为社会服务。“当时人们思想很单纯,能被选到青宫去帮忙,心里很骄傲!”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当年17岁的梁忠厚每天结束了十多小时的工作后,赶回家吃过饭,就匆匆忙忙跑到青年文化宫了。这个由30多人组成的“义工队”干了好多年,队员一直到现在还保持联系。
60年代:
“学雷锋”也要讲阶级斗争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发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从事团组织工作多年,连续办过5届“学雷锋”展览的老团干冯均松说,当时学雷锋的“例牌动作”是为“五保户”扫地打水、上街为老人服务,或者为大家修理自行车、理发、修理收音机等。
“‘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大家学雷锋,更强调学习他坚定的阶级立场。雷锋从小受地主剥削,当时的青年在学雷锋时,帮助的都是劳苦大众,出身不好的人是不帮的。”冯均松说,直到打倒“四人帮”后,“学雷锋”活动才不分出身,面向所有需要帮助的群体。
70年代:
“送戏下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青年文化生活很贫乏,不要说电视机,收音机都是“奢侈品”。因此文艺团队的演出,非常受欢迎。青年文化宫有当年名声响当当的“三团”(即青年歌舞团、青年话剧团、青年粤剧团),成员来自工人、教师、学生、医生和技术人员。队员经常利用节假日,
到部队(如沙角边防海军基地、高炮阵地等)、机场、厂矿企业、乡村和街道进行义务演出和文艺辅导。青年粤剧团有一次到清远演出,当地农民为了表示感谢,杀了一只羊招待他们。但演出队有严明的纪律,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回来后队员们就受到严厉的批评。
八九十年代:
“团员服务集市”定点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主旋律唱响。广州市各个基层团组织就组织团员青年,在节假日,摆起“服务集市”,集中在一个地方为市民免费服务。东川路、西湖路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集市”。此外,各行业系统也会不定期举行“服务集市”,这成为当年广州义务服务的“品牌”。
在“服务集市”,青年人或为市民提供各种咨询,或为市民修自行车、修煤气。不少市民家里有电器坏了,专门等到“集市”开张,请热心青年上门维修。有个老伯,上世纪70年代时买下一辆28寸自行车,骑了近十年,自行车快要“病休”了,老伯还舍不得扔,最后找到“服务集市”的志愿者。
对着这辆堪称“老爷车”的自行车,志愿者从早上一直修到天黑,一些需换的配件已经很少有,志愿者跑遍全市去找,最后竟然把自行车修好了。这次高难度的义务服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新世纪:
城市文化义工走上前台
进入新世纪,广州有了专门的义工组织,并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区、街、社区居委会的义工组织网络。义工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义工服务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修修补补、送油买米等生活琐事,以“文化志愿服务”为口号的“文化义工”开始盛行。据青年文化宫主任方小平介绍,该宫的文化义工服务内容包括:成立义务放映队到各地免费放电影;成立广州青年管乐团,免费为青年学生管乐爱好者培训指导;成立流行舞俱乐部,举办培训班,为青少年提供免费课程;设立流行吉他(乐队)活动基地,免费为吉他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并到高校免费推广。(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