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位于内蒙古海拉尔。出海拉尔西南行约80公里。这样说,你可能还是没什么印象。那么,你总该知道呼伦贝尔吧?一望无际,坦荡无垠,连绵起伏,绿浪连天。她翻滚在无数的长调、歌曲里,她美丽在无数的银屏、画册里,她是德德玛、腾格尔……无数蒙古歌手心中一切生灵的天堂草原,也是天南海北无数中华儿女梦里的草原天堂。 前不久人们评出中国六大最美草原,排第一的,就是呼伦贝尔。
伊敏,就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始建于1976年,因为这里煤炭资源极丰,煤层又浅,剥开几十米即是。所以,规划在这里建我国五大露天矿之一,同时建大型电站。
令人慨叹的,还不只是大自然的慷慨恩施,而是30年前的生态环境远没今天这么大压力,但规划者手中的红笔,便已自觉浸润了循环经济的理念:露天矿采出的煤,经三四公里的皮带走廊,运到电厂发电;所产灰渣,再用皮带走廊排回采煤坑,上覆腐植土,恢复植被,还大地一个青青世界。电厂用水极多,煤矿则多地下水,须疏干方可采煤,他们就把这疏干水输到电厂用。电厂用完,处理达到了标准,再排放灌溉大地,又还给草原几多葱茏。
然而,如此科学化、现代化的美妙图景,却深掩着伊敏人难以言说的剧痛。
先进的理念,无疑是成功的先导。而现实却是冷峻的。电厂为省钱,规划从苏联用货“换”两台发电机。结果,苏联解体,部分货改现汇,而现汇货币瑞士法郎在结算时,对人民币的比值翻了一番还多……国家解体,企业遭殃,设备一拖再拖,工期延长则贷款本息增加。还没投产,伊敏就亏了近30个亿。
草原广阔,草原能源城的建设者心里,重重黑云却越压越紧。就像那静静流过电厂的伊敏河,波澜不兴,默默无语,没人知道那清亮的河水里沉淀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和传说。梦想和蓝图都已缄默。一个煤、水、灰循环利用的绿色传奇随时可能终结。然而,1995年,我国最大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却出人意料地悄然控股了伊敏。
“现在看是接了个巨大的亏损包袱,但这种煤电一体经营的前景,不可限量。将来,伊敏这种发展模式,在全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2001年春节,正值海拉尔遭遇几十年未见之严寒,雄鹰冻住了双翅,伊敏河失去了喧哗,骏马的长嘶也早已被冰雪覆盖。集团的负责人专程从北京赶来,一字一句,字字滚烫,砸在被一年就亏好几亿压得沉甸甸的干部职工心里。
先行者的步伐总是沉重的。率先提出先进理念并付诸实践者,固然令人赞叹;而目睹现实之壁将理想撞破,依旧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破壁前驱者,更令人肃然而敬重。
到2005年8月,伊敏人看到“将来”了——扭亏为盈的目标在2005年上半年即告实现。而这支喜人的红箭提前飞起,很大一个原因,就在资源、环境成本迅速跃升的背景下,伊敏人多年来坚持的煤、水、灰循环利用的科学发展模式,超低成本的优势充分体现。
伊敏河在草原上是盘着弯宛转萦回的,伊敏人也终于盘着弯从肃杀之冬走向了奶香弥漫的金秋。
“那么,伊敏二期工程打算怎么干呢?”
朋友听出了我的心思,爽朗一笑:还那样,让露天矿的疏干水循环着使。
平和,淡然,又透着自信,朋友的话随着他爽朗的笑声滑落到草底。然而我想,伊敏河一定已听到了,大草原一定已听到了。要不,眼前的大草原怎么突然间就变得格外美丽呢?
正值8月,草原最美的季节。太阳多撒了一把光辉,引来遍地芬芳,满眼葱茏。
我忍不住向草原深处走去。草浪汹涌着,澎湃着,呐喊着,扑扑啦啦,溅人一身葱绿,染人一身草香。放眼望去,到处是绿的地,绿的海。风吹草低,风是绿的;风吹云净,天也是绿的……伊敏,伊敏河,伊敏草原,永永远远,便烙刻在了我的心底。
20多年的记者生涯,从南方到北国,我采访过无数的电厂,为什么绿色煤电的故事在记忆里如此匮乏?为什么那些为人们送来光明的使者,背后的天空往往不再那么湛蓝,身下的河流常常不再那么碧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