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乡西卜村,是一个养奶牛比较早的村子,前些年农民靠此赚了些钱,高兴不已。自从2001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们来到村里指导奶牛养殖后,奶牛的产奶量由每年4000多公斤提高到了每年近6000公斤,让农民们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杨凌示范区,像西卜村这样,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例子还很多。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近年来,示范区推广植物良种1600多种,推广实用技术1000余项,年均产生经济效益120多亿元,使中西部地区3亿多农民受益。
三大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杨凌示范区工委副书记安宁说,杨凌示范区成立之初,国家交给的任务之一就是迅速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几年来,示范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着力构建了3个科技转化平台,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相结合。
第一个平台是,以大学和管委会为主体建设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点)。示范区因地制宜,在典型生态区域内,建设了宁夏固原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延安燕沟生态农业推广示范基地、秦巴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杨凌节水示范园等129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点)。分别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等取得明显成果后大力推广。
第二个平台是,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区成立以来,中富、中科环境、科元等一大批涉农高科技企业在杨凌扎根。它们依靠杨凌的科技优势,在杨凌建设良种繁育和加工基地,在外面挖掘异地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目前已经有60多家企业,在杨凌建立了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原料基地1285个,使大批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推广。
第三个平台是农高会。示范区成立以来,农高会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如今已经成为全国4大科技展会之一。据统计,前12届农高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涉农单位机构和510万客商群众参会。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0多万次,发放技术资料13万余份,征集各类农业技术需求、难题2000多条。
八载努力成绩斐然
农民收入增加。据统计,示范区科技示范产生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达到每年120多亿元,受益农民达3亿多人。其中,仅是入区企业建设的1285个科技示范基地、生产基地,就让5200多万农民受益,每年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63亿元,示范区的农民人均收入由1997年的1396元提高到2005年的3500多元。
示范区通过在我省延安和榆林两市的科技示范和科技扶贫,在当地形成了枣、杏、梨、菜四大主导产业,使贫困人口由原来的102万,减少到了目前的11万。在宝鸡的秦川牛、无公害蔬菜等28个示范点,共带动了70多万农户的生产增收,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多元。
树立了一批区域经济发展典型。近年来,示范区推广了1600多种良种和1000多项技术;在陕南建立了板栗、核桃、蚕桑示范样板200万亩;在陕北建立了杏、枣、核桃等示范样板3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样板200平方公里;在关中建立节水灌溉、猕猴桃、设施农业等示范样板450万亩,等等。
农民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示范区共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2万多场次,培训陕西、河南、山西等20多个省市区的农民共300万人次,印发各种培训资料70多万份。通过培训以及农民在科技示范园的劳动实践,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技能,加快了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
(本报记者 王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