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516:22:41一项近期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目前手机的消费人群中48%是大学生,大二以上的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
记者近日在大连几所高校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受调查大学生置办手机的费用是家人掏的腰包。
由于无节制的高额手机费用,大学校园出现了“换号一族”。不过有关人士表示,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恶意透支者的法律责任。
没有收入 选购手机考虑现实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们大多喜欢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一些国际品牌。但由于没有经济收入,要大部分学生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大都把目标放在低价位、有时尚感、造型好看且具有较好功能的手机上。绝大多数大学生有这样的观点:赚到钱先买部好手机。
在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公寓七楼一个寝室,这里居住的2002级新闻系4个女生将自己的手机一字摆开:一部普天小灵通、一部夏新手机、两部摩托罗拉手机。这些手机都不是最流行的款式,但都保管得很好。女生们在手机上悬挂着漂亮的小饰物。
“我的小灵通是去年4月份买的,370元,很便宜,到现在已经用了一年多了。”该寝室林芳说。林芳的手机更换过3次,更换原因是坏了或丢了。她说买太贵、太高级的手机没有必要,她平时也只是使用手机的通话、发短信、记事、闹钟等基本功能。
和林芳一样,另外几个女生的手机功能也基本相同:没有摄像、摄影、蓝牙、彩信等功能。其中价格最低的370元手机是林芳的小灵通。刘佳在今年4月初购买的摩托罗拉手机价格1500元,是一款打折机型。
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一个班30多名学生中,近90%的人用的是价位在2000元以下的手机,只有10%的学生用的是2000元~4000元的高档手机。该系大四学生张春雷说,班里使用高档手机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更换手机的理由只是为了“追新”,他们的手机一般都是时下最流行的新款。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通常比较好。
需要才用 过早用手机没必要
“没有手机不方便。”辽宁师范大学2003级新闻系的于欣说。为了与家人和朋友联络,于欣大一时买了部1000余元的手机。现在需要用手机找实习单位,联系工作,手机更成了他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
“虽然学生没有赚钱,但是课堂外的我们需要与社会沟通。”东北财经大学大二学生李冬说,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了必要的通讯工具,只要选择价钱合理的经济型手机,正确使用,不去攀比、不去追新款,那么大学生使用手机就不存在奢侈的问题。
大部分接受本报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学生过早使用手机没有必要,到了大二、大三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对手机需求会加大,而大三、大四时手机的主要用途就是联系工作。
这一“实用观念”非常接近上班族的消费观念。记者调查大连市一委办局办公室三名工作人员的手机品牌:一部三星(近2000元,2003年9月购买),一部东信(近700元,2004年购买),一部阿尔卡特(记不清哪年购买,时价800多元)。该办公室的平均年龄为37岁。
话费失控 导致生活费捉襟见肘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大学时购置的手机也是其第一部手机。记者调查发现,最初使用的几个月是他们话费“峰值”最高的时期。手机使用“失控”导致生活费捉襟见肘的事例并不少见。
手机聊天、上网、有事没事发短信,一个月百余元手机费就在不知不觉中花掉了。
东北财经大学的李薇在学校某社团担任职务,平时通讯费自然就多,加上她与外地男朋友经常联系,半个月不到就没钱吃饭了。她的同寝室同学黄敏也说:“以前家里一个月寄500元钱够吃饭和日常开支,有了手机,每月600元还嫌少。”
一般大学生每月话费30元到100元不等,有社会交际和异性朋友的要多些,且每个月话费多少并不取决于生活费的多少。用手机上网、开通移动业务,这些都加大了手机费的开销。若从大一开始配备手机,几年下来,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实际上不少大学生每个学期的手机通话费用都在1000元左右。
为了便宜 话费用完就换号码
目前,由于无节制的高额手机费用,大学校园出现了“换号一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会更换几次手机号码。另外,在每次换号之前他们会尽情地煲“电话粥”,待话费透支后就将号码换掉。“换号族”的欠费金额不等,少则三五元,多则几十元。
“换张手机卡要比交话费便宜得多。花40元就能得到50元的话费,甚至还有更优惠的价格。”大连某高校大学生雪冬告诉记者,他周围的一些同学因为高额的手机费用,便想到了利用通信公司推出的“优惠期”更换号码。通信公司推出的比较便宜的“套餐”一般都只有几个月,所以即将到优惠期限的时候,他们就换一张手机卡。
“换号族”张新阳坦率地说:“我的同学遍及全国各地,经常联系,谁也承受不了高昂的话费。购买一张手机卡,当话费用到余额不多、还没进行话费清算的时候,就给同学打长途电话。有一次,我跟沈阳的同学聊一个多小时就透支60多元。有时候还将卡借给别的同学用,然后将透支的话费卡扔掉。”
大连市一家通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公司现在已经把给代理商的高额利润逐渐降低,使代理商无法再对消费者进行让利。在谈到恶意透支的现象时,该负责人表示,通信部门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开始实行实时结账的方法来减少恶意透支。如果发现有恶意透支的现象,公安机关将会依法追究恶意透支者的法律责任。
记者于甜甜 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