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波特·戈斯
担任中情局局长不满两年突然请辞;空军中将海登成为第一候补人选
5月5日,中情局前局长波特·戈斯(中)递交辞呈后,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总统布什握手,戈斯的上司、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作陪。
5月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波特·戈斯出人意料地甩手而去,留下了一个有待收拾的烂摊子。至于戈斯甩手的原因,至少暂时无人知晓。随后,美国《时代》周刊披露说,美国空军中将、现任国家情报局副局长迈克尔·海登已成为布什总统提名人选中排位第一的人。
不作解释突然辞职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戈斯与总统乔治·W·布什在一起,另有国家情报局局长约翰·内格罗蓬特作陪。
戈斯不作任何解释,内格罗蓬特不发一言,布什也没有提及中情局局长突然辞职的理由,只说自己当天早晨收到了辞呈。
路透社记者注意到,那是一场匆忙安排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给这一事件降调,布什先发话,指出戈斯在中情局的角色是“过渡”,帮助这一主要针对国外的间谍机构融入整个美国“情报社区”。
按照总统的说法,那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他(戈斯)相当能干”。
所谓“过渡”指戈斯2004年9月就任,至今不足两年。
所谓融入“情报社区”,是美国政府最近几年间为应对反恐形势而对情报机构施行大规模调整,新设国家情报局,统管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中情局“失势”,影响力大不如以前。
不过,布什说,他与戈斯保持着良好个人关系。
后继者逐渐浮出水面
波特·戈斯
突然辞职后,美国媒体开始关注起了下一个坐上这“烫手”职位的人选。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消息灵通的共和党人士5日晚说,在布什总统为数不多的中情局新掌门候选人中,美国空军中将、现任国家情报局副局长迈克尔·海登排在首位。
其他人选还有总统国土安全顾问弗朗斯·弗拉戈·汤森、国家情报局办公厅主任戴维·谢德、国家情报局负责情报搜集的副局长玛格丽特·格雷厄姆。
海登现任美国国家情报局副局长,是局长约翰·内格罗蓬特之后,美国情报系统中第二号人物,也是美国军方的最高情报官员。尽管他目前还没有得到正式提名,但《时代》周刊认为他是“领先的候选人”。
白宫将尽快提名新任中情局局长,具体日期可能是5月8日。
新闻分析
戈斯以辞职逃离困境
戈斯的辞职很突然,他本人没有说明原因,布什也没有透露一点消息。美国媒体普遍猜测,他的离去可能与他的处境有关。
首先,戈斯本人做过特工,出任过国会情报委员会主席。但是,他就任中情局局长之后,从国会带过来一大批被同僚指为政客的随员,不仅引起中情局内多数人的不满,也遭致了政治介入情报的责难。他的前任特尼特也曾因此饱受批评。
其次,他的前任因未能收集到足够的情报以阻止“9·11”
的发生和情报出错为发动伊战提供了虚假依据而备受指责。
戈斯上任以来,不仅未能就这些问题取得丝毫进步,反而爆出了“特工门”、“黑狱”这样的丑闻。
最后,戈斯与中情局内部秘密情报部门的资深特工关系不睦,导致大批资深特工出走。
一名中情局前任资深特工得知戈斯辞职后直言不讳地说:“那里(中情局)的情形已变得十分糟糕……可以退休却还没有退休的人,只有那些孩子上大学、需要他们付学费的人。”(康平)
前任“遗产”
波特·戈斯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26日
出生地点: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市
学历:1960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经历:1962年至1971年任职中央情报局
1975年至1977年任佛罗里达州萨尼伯尔市市长1989年当选美国国会众议员,1997年出任众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2004年9月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后任“挑战”
迈克尔·海登
出生日期:1945年3月
出生地点: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
学历:1969年获杜克大学现代美国史硕士
经历:1989年9月-1991年7月,任国家安全理事会国防政策和军备控制专员1993年5月-1995年10月,任驻欧美军司令部情报主管1999年3月-2005年5月,任国家安全局局长,是布什授权国家安全局对境内居民国际通信实施窃听和监视计划的主要操刀者(康平)
戈斯留下一批“新人”
戈斯宣布辞职后,他的“上级”内格罗蓬特发表声明说,戈斯在中情局过渡期间不辞疲劳地工作,“作为我近50年的朋友,我将怀念戈斯每天的建议”。
国会一些议员也发表声明,称赞者有之,批评者有之。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民主党议员领袖,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杰伊·洛克菲勒说,戈斯的任务是引导中情局具有前瞻性,但他任期内的实际情况是,大量得力特工离去,士气低落。“管理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我们的情报计划,这不仅限于中情局。”洛克菲勒说,“整个情报系统都举红旗了。”
情报委员会另一成员简·哈曼说,“中情局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包括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在内,一批资深官员相继离职,而那些高官的工作年限累加可有300年。
海登面临重振中情局重任
布什接受戈斯的辞呈后说,戈斯担任中情局局长期间,主要任务是帮助中情局融入整个美国“情报社区”。但国家情报局成立后,曾是情报机构中“老大级”的中情局地位自然“降格”。
其次,从前任乔治·特尼特开始,中情局因未能阻止“9·11”恐怖袭击、为发动伊战提供虚假情报等遭到猛烈抨击,特工泄露情报等丑闻又雪上加霜,造成机构士气低落。
最后,戈斯担任局长期间,把自己的多名高级助手从国会带入中情局,那些人并非专业人士,而是政治人物。
看来,无论是制度建设、内部管理,还是处理前任“遗产”,要想重新振作这个老牌情报机构,新任中情局局长还将面临诸多挑战。
文/徐勇叶平凡(新华社特稿)(除署名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