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黄金周,在大部分朋友忙着赶场子缴纳“红色罚款单”的时候,黎小姐却戏言“把有限的长假投入到无限的相亲活动中去”:“我雇我表妹当秘书安排日程,四天安排了8场。”
由于鸡年和接下来的猪年都没有立春,“两头春”的狗年成为结婚“大年”。 而对于许多年纪不小的单身男女来说,“五一”回家休假给了平日干着急的父母一个插手干预的机会,于是,“相亲大军”跟满街的婚车一样,成为黄金周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父母:越俎代庖实属无奈
王小姐对于母亲的安排有些愤怒:母亲瞒着她参加了南京白马公园举行的“万人相亲大会”,与另一位代儿征婚的母亲一拍即合,双方策划良久,最终决定在“五一”长假安排见面。王小姐向记者描述那种尴尬:“把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硬拉在一起,功利心态下怎么可能找到感觉?”一位安排儿子相亲却遭到埋怨的母亲诉苦说:“相亲有什么不好?双方知根知底的。儿子是搞技术的,成天埋头办公室,交际圈狭窄,跟电脑打交道比人还多,沟通能力差,如果不相亲,怎么找得到媳妇?”对于儿女到了婚恋年龄却不着急恋爱结婚多有不满的父母们,只好亲自上阵,为儿女征婚。南京的“万人相亲大会”,连续数次都是人山人海,应者如潮;在杭州,传说中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了三年的万松书院自2005年6月18日开始也已成为父母周末“代子相亲”的场所。在天津、上海、重庆、深圳等大城市,“相亲大会”由婚龄青年父母唱主角的现象也不希奇。
儿女:生拉硬扯难有感觉
在南京的“相亲大会”上,父母把子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和个人简介等内容信息以“相亲牌”的形式挂起来,大家互相挑选,看中的可以向对方家长索要联系方式,并进行洽谈。而在万松书院,从流火的夏日,到苦寒的隆冬,每个周末都是人山人海。一大群老爸老妈聚在这里,拿着儿子女儿的照片介绍情况。“原本以为要父母来‘集体相亲’的都是条件不好的‘老大难’,可是现场一看,条件好的有的是。”曾被父母“逼”到南京“相亲大会”上寻找对象的李先生说。“年薪10万,有大套婚房”“有车有房,将去美国发展”……这样条件“优秀”的标牌,在南京、杭州等地的“父母相亲会”上比比皆是。条件如此优越的城市青年男女,为什么要靠“父母之命”这样“老土”的办法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呢?难道他们自己不具备寻找爱情的能力?为儿女做嫁衣裳的父母们大多表示:之所以要越俎代庖替儿女来相亲,一是因为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没时间,二是一些大龄青年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而父母们或已退休,时间闲暇经验老到更易交流沟通。但大多数年轻人并不认为“单身”是由于情感能力的欠缺。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杨华认为,26岁的自己还年轻,事业还没起步,根本不急于结婚。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爱是凭感觉的,要靠自己寻找,而硬让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那种强烈目的性带来的尴尬会破坏感觉。”
专家:新旧观念相互碰撞
浙江大学教授杨维灵说,“家长相亲会热的背后,是大龄青年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这些人与家长在婚姻年龄观念上存在差距,父母‘急了’,可子女却认为‘还早’。”的确,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在婚恋之路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晚婚和独身的生存状态在现代都市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被他人接受的。但这种“时髦”的婚恋观必然与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维产生冲突。“中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围着孩子转,对子女的婚姻大事当然最关心。但两代人的择偶标准不一样,对父母来说,年龄、身高、家庭出身、工作单位、经济收入都是硬指标,但年轻人更注重感觉。父母亲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年轻人却认为有感觉的话,看一眼就能感应到。这就造成了两代人在择偶上的冲突。”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如此评论。
可以想像,要让父母接受子女们的新思维有待时日。
新华社记者 姚玉洁 张乐 俞丽虹
(据新华社上海5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