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船工赵庆福老人在表演船工号子
本报记者叶用才/摄RJ131
通州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全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大运河从通州城东北的拦洪闸桥起始点,向东南蜿蜒流去,势若游龙。
当年运河的号子连天响
通州早在秦代就有漕运活动。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通州成了“上控京阙,下控天津,……京畿转漕之襟喉,水陆之要会”。当时,每年运粮漕船两万余艘,首尾衔接十几里,伴随浩浩荡荡宏伟船队的,是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号子声。
运河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有传人。它是历史和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的一个珍贵的民歌品种,是运河文化和北京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通州是大运河北端最重要的运河码头之一,历史上是佐辅京师的东大门,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天庾之地,是北运河功能、作用、历史体现的核心区。而这种体现与通州运河漕运紧密相连。当时,每年运粮漕船二万余艘,这些船队,浩浩荡荡,首尾衔接十几里,“万舟骈集”成为有名的通州八景之一。1987年,通州郎府乡张各庄村年近九旬的韩友恩老人说:“我听老人说,当年运河日夜运漕粮,运河号子响连天,有人说这是‘十万八千嚎天鬼’。”据此,我们不难想像当年漕运及喊号子的盛况。
船工号子有传人
运河船工号子的领号多为家族传承,其次是师徒传承、互学传承。
据运河船工号子的演唱者,通州区永顺镇盐滩村74岁的赵庆福老人讲,他喊的船号是祖传,是爷爷(赵某某1844-1935年)教会了姨父(程景龙1893-1958年)和爸爸(赵青1891-1946年),姨父和爸爸又教会了他。赵庆福6岁上船帮大人浇船(防船裂),9岁便学会了所有运河船号。姨父曾和他说:“学会我这号儿吃遍天下。”因为领号的人在船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一般领号人多为有经验的船工,出活不出活全看领号的,所以工薪比船上的其他师傅要高。出于方便和利益的考虑,领号者多培养自己的后代为领号人。
也有师徒传承,这种传承,多是领号人把号子教给为自己干活的徒弟。赵庆福的爷爷就曾经收过领号的徒弟。
还有互学传承,一起干活的船工相互学号。赵庆福老人说,盐滩村的杜亮、王春荣、屈德全等人就是相互学习的船号,不过他们一般没有家传或师徒传唱的内容多。
船号内容丰厚
有讲究船号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船号大致可分以下十种(除闲号外都以活路划分)。下面按种类分别叙述其表现形式:
1、起锚号:开船前,撤去跳板,开始起锚喊的号子。
2、揽头冲船号:用篙把船头揽正,顺篙冲船,把船冲至深水处喊的号子。此号稳健有力,无旋律,为一领众和(以下同)。
3、摇橹号:船到深水处,顺水摇橹时喊的号子。此号简洁明快(有的曲调只有两个音)、坚毅、有弹性。
4、出仓号(装仓号同):卸(或装)船时喊的号子。此号较自由,旋律性强,为只有上下乐句的单曲体结构。根据活路可即兴编词,具有豪迈乐观性格。
5、立桅号:逆水行船前,立起桅杆时喊的号子。此号简洁有力。
6、跑篷号:升起篷布时喊的号子;此号比立桅号稍慢些。
7、闯滩号:船搁浅时,船工下水推船时喊的号子。此号用立桅号曲调,只是速度慢些,更扎实,有张力。
8、拉纤号:纤工背纤拉船时喊的号子。此号悠长、缓慢、稳健。可即兴编词或使用歌谣、民间小曲的词(如:《高高山上一棵蒿》、《逛花园》、《瞧情郎》等)。为了增加劳动兴趣,领号人扮成三花脸,头上梳小辫,手拿大扇骨,骨头上挂铃铛,拴着红布条,在前面领逗。此时,领号人专司领号不干活,称为“甩手号”。
9、绞关号:休船期把船用绞关拉上岸,推绞关时喊的号子。此号用拉纤号曲调,只是不唱悠长的部分,节奏性增强,所以也叫“短号”。
10、闲号:船工休息时喊的船号。此号较自由,旋律性强,为即兴编词演唱。
目前,通州区有关部门正在继续挖掘整理运河号子,设立“运河船工号子”保护基金,培养下一代运河号子传人,并组织漕运文化节活动,使船工号子这一悠远深沉的历史回声得以永留京东大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