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态农业,更是生态社区雏形
到目前为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5所高校已陆续在崇明岛上建立了各自的实验室,一大批专家教授活跃在此,带队研究不同课题。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些实验室所在地——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前卫园区。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前卫园区所在的崇明前卫村就确立了种—养—沼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在该村沼气站工作的村民丁显明回忆道,他们使用沼气煮饭都十几年了。
不过,研究人员大量来到前卫村后,村民们还是觉得自己又长了见识。如,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主要研究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专家教授在这里种植了樱桃番茄、彩色水稻、水果型黄瓜等现代农作物。
记者发现,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前卫村已大量普及,游客参观车辆、路灯景观灯基本都靠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居民煮饭烧菜由村里集中供应沼气;部分道路、公厕、垃圾桶等公共事业则展示了很多生态科技,前卫村有一个开放式公园,这里所有景观灯,均由一套系统自动控制亮灯时间。即便阴雨连绵,也可以自动测算出剩余电量及开放频率。记者还在该村看见了一个名唤BMS消灭型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的垃圾桶和一个BMS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流动厕所,两者均无异味、无残留物,处理后排放的水可以用作浇洒绿地,或排放至市政管网。可以说,该村已经基本具备了生态社区雏形。据上海市科委负责人介绍,记者看到的这些新能源新技术,大部分是集成创新技术,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原创技术。
为开发崇明争取时间,更为整个上海提供经验
现在的关键是,建设这样一个带有科学试验性质的生态社区,价值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上海集中力量到崇明攻坚生态科技,难道最终仅仅是为了帮助崇明建立生态社区?
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崇明对上海的意义。
崇明被上海公认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2009年沪崇苏越江通道通车后,崇明将成为上海向长三角北翼乃至内陆辐射的重要枢纽。
崇明大开发也直接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的难题。据了解,除了生态退化和工农业污染挑战外,目前崇明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规划、交通工具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而这其实也是上海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上海决定集中全市科研力量聚焦崇明,不仅为崇明大开发争取时间,也为上海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经验。上海还制订了一个时间表,明确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维持与修复技术研究、水资源保障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等项目,以便尽快建立生态保护、安全和预警保障体系,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格局的形成。
科研项目如果不和社会结合,它对社会的贡献就是零
大量项目的进入,也让不少企业产生了兴趣。比如前不久落户崇明的上海市规模最大的600千瓦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再如崇明宽带无线电视覆盖网建设项目。
这其实也是上海设立基地研究生态科技的目的之一。就像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究中心姚雷教授所认为的:“科研项目如果不和社会相结合,它对社会的贡献就永远是零。”
作为上海市一个生态技术研发和扩散基地,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自然希望能为整个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规划中也提及,除少部分公益性研究外,崇明岛上研发的大部分项目将走产学研一体化方式运营推广,通过市场运作,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相关技术领域的企业或项目进驻,进而形成生态经济产业的集聚地。
据了解,鉴于部分项目进展顺利,上海已经考虑推广一些生态技术,特别要把循环农业经验向金山、南汇一带推广。科委负责人也透露,下一步重点将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逐步推广生态科技各项成果。不仅要把上海市内的研究成果带到崇明,更要依托崇明这个平台,不断总结推广生态建设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