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拉哈部落中的一家三口
如果没有数字和时间,生活将是什么样?生活在文明世界的现代人也许无法想象。但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部落,由于没有任何传承性的记忆,他们是惟一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
为了揭开这个部落的秘密,英国人类学家埃弗里特扎根亚马逊丛林30年。他最值得庆幸的发现是,在部落里的人商量着要杀掉他全家的时候,他及时破译了他们的语言。
法拉哈部落用小调和口哨互相交流,不知道什么是一个,什么是两个;他们会在地上画直线驱鬼,却不会写数字“1”。他们的头脑中没有过去、未来,永远活在当下。与外部世界相比,他们的生活简单、却不乏乐趣。
巴西热带雨林深处,英国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丹·埃弗里特用葡萄牙语重复念:“1、2、3。”然而坐在下面听讲的一排排黑脸上只有茫然的表情。他们是住在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法拉哈部落,只有350人。
语言
听起来像口哨
像密码一样难解
1977年,埃弗里特教授第一次接触到法拉哈部落,当时他隐约感到,自己发现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语言中没有数字的部落。但他没有立即宣布这一发现,而是潜伏部落中刻苦学习他们的语言。埃弗里特经常躲在法拉哈部落人屋外偷听部落成员说话。他发现,法拉哈部落的语言如同密码一样难解。他们用类似唱歌的方式彼此交流,那种语言听起来更像是口哨或者窃窃私语。
经过数月的窃听、模仿,有一天埃弗里特终于听懂了法拉哈部落的语言,但听到的内容却令他心惊胆战。原来,在河岸上巡逻的部落战士正在讨论,如何杀死埃弗里特一家,因为这个“外来户”让整个部落非常不安。埃弗里特立即飞奔回森林深处的茅屋,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藏起来,然后准备好好多的手枪和弓箭。
埃弗里特在那场恶战中打败了法拉哈部落的进攻,也赢得了整个部落的尊敬。这时,法拉哈部落惊奇地发现,这个“外来户”竟然听懂了他们的对话。从此,埃弗里特在法拉哈部落中畅通无阻。
思维
没有数字概念
分不清“1”和“2”
在后来的接触中,埃弗里特发现法拉哈部落的语言中没有最基本的数字的说法。他试图让法拉哈人学会简单的数学概念,却因此有了一个更惊人的发现:法拉哈部落根本无法理解何为“1”,何为“2”。
埃弗里特在法拉哈部落中生活了7年,从来没有听到法拉哈族人使用像“所有”、“每个”或“更多”等数量词。他们仅有的一个数量词是与“1”接近的“哈以”,但同时代表“少量”。于是在法拉哈人眼里,一条小鱼是“哈以”,两条小鱼也是“哈以”。
邻近的部落经常向法拉哈部落买巴西坚果,但法拉哈人却分不清什么是一个坚果,什么是两个坚果。1980年,埃弗里特在丛林中开设了一个“数学班”,试图教法拉哈部落如何数数。虽然法拉哈族人上课时很踊跃,但直到8个月后也没有一个法拉哈族人能从一数到十。更不用说像“1+1=2”这种最简单的算术。
历史
一片空白
连祖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
法拉哈部落另一个特点就是集体健忘。他们没有任何传承性的记忆,所有的人只能记住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就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法拉哈部落的人们只知道自己和父母是谁,却记不住祖父母的名字。
他们虽然已经在亚马逊热带丛林中繁衍生息了上千年,却没有一个人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法拉哈部落一直这样存在着。即使在食物充足的时候,法拉哈人也会挨饿,因为他们经常忘了把食物藏在了什么地方。他们的思维简单得惊人,不会画画,从不思考。当遇到有关祖先和人类存在的问题时,法拉哈人只说:“所有的都被创造。”有的语言学家把这种“健忘症”归咎于法拉哈部落简单的语言。法拉哈男性只有8个辅音和3个元音,法拉哈女性只有7个辅音和3个元音。他们的语言中没有颜色的名词,没有文字。语言中没有时态,甚至都无法表达“我吃过饭了”这样的意思。
文化
奉行及时行乐
固执追求简单
法拉哈部落奇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令语言学家震惊。很多语言学家试图在法拉哈语中找到所有人类语言相通的句子结构,却毫无线索。令语言学家们费解的是,难道真是语言创造了思想?法拉哈部落是如何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的?
研究法拉哈民族近30年的埃弗里特认为,法拉哈部落上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语言。法拉哈人的生活建立在直截了当的经验之上,他们只能理解看见的、实在的物体,从不思考抽象的事情。因此法拉哈语中没有颜色和数字这类抽象的表达方式,也没有过去或者未来的表述。因为对法拉哈部落来说,生活只有现在。
法拉哈部落也是一个奉行“及时行乐”的民族。他们喜欢享受此时此地的各种快乐,即使重复也不厌倦。埃弗里特教授说:“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尽管法拉哈人多次见过飞机,但他们总是兴奋地看着飞机掠过丛林上空直至消失。他们还喜欢坐在地上看环绕在他们身边的外人。每次我进出村子,他们都很兴奋。”
法拉哈人非常满足祖祖辈辈的生活状态,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他们坚信在地上画直线可以驱鬼,却怎么也不会写“1”;当他们知道埃弗里特准备为他们创造文字时,很多人表示反感。法拉哈人说:“我们不想把话写下来。”而且他们参加“数学班”,不是为了改变自己,只是因为觉得“有趣”。于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