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青年报
昔日慰安妇拿出最新物证上海教授初步确认系慰安所里消毒用的高锰酸钾将送检做最后确定
65年前,雷桂英被迫在南京汤山作为“慰安妇”,后侥幸逃生,终身残疾。 2006年5月6日,这是78岁的雷桂英第一次过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和妻子、学生三人齐唱“生日快乐歌”,老人激动得哭了!
过完生日后,教授和老人开始聊天。老人想起当时从慰安所逃出时曾经带出来一瓶绿色物品。说完,她跑到卧室,从床底下捧出珍藏了近63年的一件物品———一瓶绿色的化学固体。经初步认定,它就是侵华日军在慰安所中使用的消毒试剂高锰酸钾,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件罪证。
(记者 吴晓青 实习生 陈克涛)
教授自掏腰包探望老人
5月6日早上7点,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和妻子出发,专程赶往南京汤山,去探望一个身份特殊的老人———中国目前所知年纪最小的慰安妇———78岁的雷桂英。
由于时间紧,苏教授包了一辆大众出租车,他的口袋里还装着2400元现金。作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教授想用这笔钱代表中心送给老人略表心意,资助老人生活。
“去年10月,雷桂英在养子唐家国等人的动员下,终于愿意站出来说出当年的事实,经媒体报道后,一位朋友把事情告诉了我,我决定要去探望老人一次。”苏教授告诉记者。雷桂英老人现住在南京汤山,终生残疾,没有生育,现与养子一起生活。5月6日是老人78周岁生日,苏教授计划当天中午赶去为老人祝寿。
3个多小时后,苏教授一行抵达老人居住地。得知上海教授要来看她,雷桂英老人显得有点紧张,她特意穿上一件蓝色的毛衣背心,坚持拄着拐杖与养子唐家国一起站在大门口迎接客人。
苏教授的妻子陈老师提议,大家齐唱一首“生日快乐歌”,祝愿雷桂英老人健康长寿。老人激动万分,起身连连感谢大家。“我这么大了,从来没过生日,这是第一次。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与日本政府打官司,一直打下去!”说到这时,老人哽咽了。
聊天时老人取出小瓶
过完生日吃过午饭后,雷桂英老人和教授一行聊起天来。
“当时在慰安所里,有没有专门用于消毒的药水?”苏教授妻子委婉地向老人提出问题,这也是调查每一个慰安妇的常规问题。
老人没有听懂,摇头。“就是那种红色的药水?”苏教授解释。
老人迟疑了一下,回答说:“红的没有,但绿色的有,是从慰安所逃跑时带出来的。”
大家一下子被老人的话吸引。不一会儿,老人转身回到卧室,俯身弯腰,从床底下掏出一个瓶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呈绿色的固体,直径最大的有近2厘米,呈颗粒状。
初步确认,它就是罪证
这是什么?苏教授当场进行了实验,他把一小块绿色固体放进清水里。不一会儿,水就变成了紫红色。“这是高锰酸钾!”苏教授脱口而出。
据苏教授介绍,如此大的化学颗粒,只有在当年慰安所才会出现。根据日本老兵的回忆和一些历史资料表明,当年的慰安所里就是用这种红色的药水为慰安妇消毒,这也是他在13年慰安妇历史研究中,第一次见到当时日军慰安所里用的高锰酸钾,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是日军侵华的又一罪证。
家中被淹老人先抢小瓶
雷桂英老人怎么会藏着一瓶高锰酸钾呢?
“1941年的秋天,当年我只有13岁就被骗到汤山高台坡山本慰安所,名义上是替山本夫妇看管小孩,但几个月后就被迫沦为慰安妇,一直到1943年底,我好不容易从慰安所的后门逃了出来。”老人眼圈红了。
据老人养子唐家国告诉记者,老人当时逃跑前有所准备。逃跑时随身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铝饭盒,后来,被当成废品给卖了。另外一个就是这瓶药水。
“老人曾经听人家说过,这个东西是药,能派上用场,逃跑时带上一瓶并保存到现在,已经将近63年!”唐家国说。
此前,老人一直没有讲过此事,但她珍藏着这瓶东西。但有一次家里被水淹了,老人从房间里最先抢出来的就是这瓶东西。后来不小心,原来的罐子被打碎了,后来换成了瓶子。
■物证意义
有待最终确定教授打算送检
“这是我研究慰安妇问题13年当中,第一次见到当时日军慰安所里用的高锰酸钾。不过,有待相关专家对此物做进一步的化学分析,确定使用年份,以做到万无一失。”
对此,苏教师告诉记者,雷桂英老人保存60多年的高锰酸钾是首次发现,是证明慰安所存在的重要物证之一。
类似物证很少目前只有6种
苏教授表示,加上雷桂英老人,目前中国大陆仅有48位原慰安妇勇敢地站了出来,但其中大多数老人的年龄都已经超过了80岁,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当时所留下来的物证更是少得可怜,一共只有6种,即炭缸、酱油桶、日式酒瓶、富士山木雕、慰安妇的标记牌、高锰酸钾,这些物证今后都准备放在筹备中的慰安妇资料馆中一一陈列,以供后人参观。
■悲惨经历
13岁被骗进入慰安所原想隐瞒痛苦一辈子
雷桂英老人的一生用“悲惨”两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从小被当童养媳
老人出生在南京江宁区上峰乡关塘堰村,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年幼的雷桂英被迫成了童养媳,到了一曹姓人家。
“1940年,我的那个男人得了急病,躺在床上发抖,最后离开人世。我又被送到李岗头旁边的寺后村做童养媳,这家人是开染坊的老板,经常打我骂我,我就跑出来到处流浪。”老人声泪俱下。
骗进慰安所右腿被打残
据老人回忆,13岁那年,汤山高台坡山本慰安所需要一些能带孩子、做家务的苦力,说是那里有吃有喝。“谁知道那里竟然是一家日本人开的‘婊子院’!”老人泪水夺眶而出。
“婊子院”是那个时候当地对慰安所的一种习称。
苦力活没干几个月,雷桂英就被迫沦为慰安妇。据她回忆,里面的姑娘都是中国人,小的十三四岁,大的不过20岁。“(日本鬼子)一个下去了,又一个上来,命都没有了,有时把姑娘弄死了,就拖出去放在柴堆上,浇上煤油烧,然后扔到沟里。”雷桂英说。
雷桂英老人的手上、头上、腿上至今还有伤疤,老人说这是与日本鬼子搏斗时留下的。当年,老人的右腿被日军打伤致残。
1943年年底的一个早上,雷桂英终于找到机会,从高台坡慰安所的后门逃了出来。
原想永不说出痛苦经历
抗战胜利后,经过无数次的劝说后,雷桂英17岁时结了婚。婚后,丈夫对她很好,可她无法生育。于是,雷桂英收养了两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四口之家。1982年,雷桂英的丈夫生病去世。孝顺的儿子成为她最大的欣慰与依靠。
“原本妈妈要把这段痛苦的经历隐瞒一辈子,但后来经过我们的劝说,她同意把真相说出来!”唐家国对记者说。
“我老了,没什么可怕的了,我也活不了几年了,憋在心里难受啊!儿子在电视上看到朝鲜的老太太来南京找慰安所,说给我听,我觉得我应该说出来,与日本政府打官司。”此时,老人抹去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