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爱心助学活动在“感恩教育”方面遭遇的难题,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听听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李春芬
(绥芬河市精神文明办主任)
我认为“感恩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不能让贫困孩子从物质上的穷人再变成精神上的穷人!我们不要求受助的孩子一定要有感恩的行动,而是希望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学会感恩,并在今后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爱心循环下去,传递下去。 当然,感恩教育的方式很重要,不能搞得声势浩大,各种媒体一通曝光,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杨永茂
(绥芬河市教育局局长)
对待贫困生受助之后不知感恩的问题,我认为全社会都有责任。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知道感恩吗———对大自然的造化,我们感恩了吗?对父母的哺育,我们回报了吗?对他人的劳动,我们尊重了吗?对朋友的关怀,我们珍惜了吗?如果社会上有太多的人不知道感恩,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学会感恩?此外,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
陈金沐
(绥芬河市福建商会秘书长)
作为爱心助学的捐助者,我们不希望受助的孩子对我们感恩,因为那样会给他们带来“负债感”,让他们在潜意识里总是想着如何回报我们。其实我们捐资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我们在绥芬河挣到钱了,应该回报社会。我们商会里很多人早年因为家里穷,没念过什么书,因此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重蹈覆辙。如果一味对受助者讲什么感恩,就违背了这个初衷。
张文艺
(哈医大二院心理门诊医生)
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贫穷,都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我们不要过于强调他们的“贫穷”,这等于把一个人的“缺点”反复强化,形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任何人在这种环境下都会产生一种逃避的想法。捐助机构应该同贫困生成为朋友,帮助他们成长,分享他们的快乐,开解他们的烦恼,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接纳你,而不是感到这是一种施舍,是高高在上的社会救济。
李长春
(专业作家、学生家长)
我女儿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很穷,连学费都是亲友赞助的。这个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可她总觉得比别人矮半截。女儿说,现在“穷”字成了他们班最忌讳的字眼。试想,一个贫困孩子连穷字都听不得,我们若大张旗鼓地组织捐赠仪式或回报活动,不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吗?谁都知道,慈善事业的最高原则是维护受施者的尊严。(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