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主要事迹
杨元庆现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IT产业,杨元庆领导联想集团,为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兴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就。
1994年到2000年,杨元庆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和联想电脑公司总裁,在企业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他与全体联想员工协力攻坚,顶住了跨国PC厂商的凌厉攻势,并使联想电脑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只在中国保持市场领导地位至今,还夺得了亚太(不含日本)市场销量第一的桂冠。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在全球IT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则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保证联想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响应国家“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号召,杨元庆制定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愿景。
2002年,联想正式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至2005年末,联想已夺得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双料冠军。同年,联想集团率先研制成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万亿次计算机。12月,联想成功举办了“联想技术创新大会(Legend
World 2002)”——中国企业首次面向世界IT业同行全面展现了中长期技术战略。大会上,杨元庆首次提出了“关联应用”的技术理念。
2003年,联想台式PC销量排名全球第五,消费台式PC销量排名全球第三。这一年,联想集团还成功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超过四万亿次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在当时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位居第14位——以关联应用技术战略的正式发布和“深腾6800”的成功研发为标志,联想集团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追求与投入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4年3月26日,在杨元庆的统率下,有史以来中国企业第一次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的行列。联想与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都灵奥组委签订的四方合作协议规定,联想将在未来四年内,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2004年12月8日,杨元庆引领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
PCD业务。2005年5月,联想顺利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作为世界第三大PC品牌,国际化的新联想正式扬帆启航了——在整合IBM
PC业务的全过程中,联想不仅保证了全球业务的稳定,还成功实现了国际业务的扭亏为盈。收购之后,联想连续三个季度向股市递交了赢利的财报。
2005年,联想在自主研发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在国内可信计算领域率先掌握了芯片级核心技术,成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恒智”芯片,同时以联想关联应用技术为主推荐的闪联标准被信产部正式批准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由此,闪联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标准”。
2006年2月,联想自主研发的4767台台式电脑、630台笔记本、35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亮相都灵冬奥会。数千台联想产品不仅在本届冬奥会的各个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还表现出了世界一流的品质和可靠性;同时,联想派驻都灵的服务支持团队也同样出色,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和都灵奥组委官员的高度赞誉。
杨元庆认为“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倡导求实进取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联想为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发展舞台,使联想成为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化企业。另一方面,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联想也强调把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展望未来,杨元庆期望联想在五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PC品牌之一,这意味着大幅度的提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同时保持一个健康的盈利水平。并逐步探索出除了PC以外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如手机、外设、数码产品、服务器等等。作为源自中国的全球企业,联想也将探索出一条企业组织和人才全面国际化的道路,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积累宝贵经验。
(附录)
在率领联想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杨元庆的非凡才能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界的高度认同——
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获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之一“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2001年6月,获得“商业周刊”亚洲版评选的“亚洲之星”称号;
2003年被媒体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明星企业家、十大最具价值经理人;
2004年,被CCTV评选为“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目前,除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之外,杨元庆还兼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及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披荆斩棘护航冬奥 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联想冬奥团队事迹介绍
2006年2月26日,第20届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都灵圆满落下帷幕,我国的体育健儿在体育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同时,联想的奥运工程师在冬奥会的IT赛场上全力以赴,精心维护,保障了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两支中华优秀儿女的团队通过共同的努力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构筑了穿越都灵的中国长城。
作为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集团,其近百名联想工程师、4767台台式电脑、630台笔记本、35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支撑起都灵冬奥会全部的硬件平台系统,出色地完成了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长达16天、密度高达127项比赛场次的奥运会比赛全部技术服务保障任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赞誉,为祖国赢得了奥运史上第一枚具有特殊意义的金牌。
国际奥委会与都灵奥组委先后致电联想:“将评论员系统放置户外,创造了冬奥会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都灵见到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时说:“作为第一次服务奥运的中国企业,联想的表现让我们非常的满意,同时也非常欣喜,让我们对联想的产品和服务能力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任。我信任联想。”
联想冬奥团队,不畏艰难,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征服了国际奥委会,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奥运会-IT世界的珠穆朗玛峰
奥运会信息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IT系统之一,此次都灵奥运会又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冬奥会,对IT系统的要求异常苛刻。首先,冬奥会的自然环境对服务的联想电脑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冬奥会的滑雪场地温度能降到零下30度,而中午雪场评论席的温度却高达50度,要想保证联想电脑经受住如此大的温差还能在跨越过海拔2000多米的阿尔卑斯山运转自如,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联想冬奥团队技术支持的任务量大、服务时间长、质量要求高、服务内容复杂。据统计参加的运动员及技术人员有4000人,组委会及体育联盟3400人,裁判员250人,媒体8000人,赞助商3500,志愿者1700,现场观众1500000人,电视观众30亿人,联想为冬奥会提供4767台联想开天台式电脑,1600台ThinkCneter笔记本电脑,600台打印机等产品。冬奥会开幕式当天,联想电脑要支持每小时数亿次的点击,打印机在整个冬奥会期间要完成累积打印100万页的任务,要想不出任何差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奥运会的信息系统极为复杂,复杂性可以好比在两年间为一家财富500强企业从头开始建造它所有的IT系统。奥运会的信息系统分为计时记分,成绩处理,评论员信息系统,联想为奥运会管理系统完成捕捉、保护、发送和存储比赛的实时结果,发布整个奥运大家庭所有的综合信息,奥运会管理系统对于可靠性、创新性性能正常运行时间和响应速度等技术参数要求都远远高于大型系统,即使延缓1秒,0.1秒也是不允许的。
知难而上-实现冬奥服务零故障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联想冬奥团队不畏艰难,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跨度内,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克服和战胜了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和最初冬奥会技术官员对联想专家不信任以及饮食起居、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为冬奥会提供了零故障的技术支持,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赞扬。
为确保对冬奥会的服务不出任何差错,从2003年开始,联想先后派出100多名联想技术专家工程师飞赴都灵,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专家中的专家,并肩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专家一起,对联想产品经过了累积长达15000小时的不间断测试运行。
在冬奥会长达两年的准备期间,联想冬奥团队近百名工程师,同奥组委技术服务团队紧密融合,实行了严格的项目管理,为使项目尽展顺利,每一个都项目有非常细的流程设计,如果操作流程用A4纸打印可以达到半米多高。来自联想成都服务站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吴敏,他为奥组委提供并制定一套人员的选拔标准,最终有50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通过测试正式成为奥组委的技术人员,他手里管理的老外一度达到40多人,出色的工作得到奥组委的认可。
奥运会期间,联想的工程师对技术服务更是精益求精。联想工程师在上下温差高达70度的山上,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深夜。山上观众看台上面是评论席的房间,这个房间从底下到上面的评论席的房间,大概会有7、8层楼的高度,联想的工程师每天爬上爬下数十次去巡检维护设备。一次联想的工程师对奥委会工作人员讲要去维护联想的服务器,需要22分钟,精准的作业标准让外国人非常惊诧。另外一个小伙子是联想奥运村长纪海庆,无论是设备安装、网络布线全部都是按需定制,并且加入中文输入法,虽然加大了工作量,却提供了出色的后勤技术保障。
付出总有回报,联想奥运服务团队最终以国际一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给予整个冬奥会信息系统以坚不可摧的支撑。历经17天冬奥会赛程,2次大型预演,16次测试比赛,100余项模拟检测,联想始终表现如一。尤其是在冬奥赛事进行当中,联想所提供的所有IT产品无一例外地实现了“零故障”运行。在阿尔卑斯山上的雪场铁皮房(评论员席)中,当中午太阳直射到桌面时,机器最高温度可达50度、而夜晚随着天气的变化,雪场最低可达零下30度,面对巨大温差,联想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仍有效保障了现场观众和全世界30亿观众观看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联想万全服务器经受长达30个月,21600小时的测试和实战,始终表现优异,并成功支持了冬奥开幕式每小时数亿次的点击,100%备份系统无需使用;联想打印机更是支持了整个冬奥会期间无故障累计打印100万页文件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联想奥运服务团队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展示了联想作为一家国际一流公司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和都灵奥组委的高度信赖和评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舍小家为大家-联想冬奥英雄谱
由于都灵项目是一个需要长期在海外工作的外派项目,实施时间长,项目任务紧,密度大。联想冬奥项目组员工很多家里负担都很重,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但为了奥运会,为了给中国人争光,他们选择了牺牲小家,顾全大局。
“在都灵,我们代表中国,代表联想”是每个都灵项目组员工到达都灵上岗前的第一堂培训,而项目组每个员工也都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争光,期间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
项目组员工刘剑辉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离休干部,家里子女中只有刘剑辉在身边照顾。在奥运实施阶段急需人才的时刻,刘剑辉的父亲鼓励他为国争光,支持他奔赴都灵奥运前线。刘剑辉出色完成了技术专家的工作,但就在奥运即将开幕的前夕,他的父亲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刘剑辉在完成所有任务交接后才飞回国内,但老父亲已经进入危重病房,癌症扩散到脑部,再也不能和儿子说话了。“忠孝不能两全”从来没有流泪的七尺男儿,跪倒在父亲的病床前痛哭流涕。
项目组员工中最年长的专家是已经担任联想副主任工程师的倪凯老师,他是联想的硬盘数据恢复的权威。在奥运值班期间得到国内的电话,倪凯老师的爱人病重被送到CTU危重病房抢救。因为奥运期间需要专家24小时轮班,倪凯老师为了能让其他专家能有休息的时间,保障奥运服务的质量,3次拒绝了项目组为他提前改签的机票,坚持不提前回国,一直工作到26日比赛完毕才赶匆匆赶回国内。
项目总监王磊的祖父年近90,身体一直卧床,两年内多次希望能回老家看望一下,可是每次回国都是来去匆匆,无法前往。去年12月在第二次技术演练的最关键时刻,王磊接到病危通知,但是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毅然决定继续坚持留守都灵现场指挥,当技术演练结束时,老人已经去世。
展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 再续辉煌
都灵冬奥会降下了帷幕,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即将唱响。
北京奥运会的赛事将规模更大,更精彩,更令人期待,它会分布在五个不同的城市,北京、青岛、上海、天津和香港,会有38个竞赛场馆,18个非竞赛场馆,7个IT场所,规模和技术服务的难度都是灵冬奥会的3到4倍。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在都灵冬奥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联想奥运服务团队必将会在北京的舞台上展现更加优异的表现!为联想,为祖国赢得更高的荣誉。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