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8日电(记者姚玉洁、张乐、俞丽虹)今年狗年因为“两头春”而成为结婚“大年”。对于许多年纪不小的单身男女来说,“五一”回家休假给了平日干着急的父母一个插手干预的机会,于是,“相亲大军”跟满街的婚车一样,成为黄金周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黎小姐因为工作忙,至今独身。她戏言:“把有限的长假投入到无限的相亲活动中去”,“我雇我表妹当秘书安排日程,四天安排了8场。”
在一个交友网站提交了个人信息和照片后,黎小姐收到很多邮件,对应征者的学历、工作进行初步筛选后,她就跟对方相约见面。“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已谈婚论嫁,甚至为人父母,我家里人当然着急,催得很紧。父母提出相亲,我也不反对,毕竟年纪不小了。”
与黎小姐的主动出击相反,王小姐对于母亲的安排有些愤怒:母亲瞒着她参加了南京白马公园举行的“万人相亲大会”,与另一位代儿征婚的母亲一拍即合,双方策划良久,最终决定在“五一”长假安排见面。
王小姐向记者描述那种尴尬:“把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硬拉在一起,功利心态下怎么可能找到感觉?”
不管年轻人是欣然接受还是反感排斥,相亲这一传统的婚恋模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都市白领解决终身大事的路径。
为人父母者大多表示:之所以要越俎代庖替儿女来相亲,一是因为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没时间,二是一些大龄青年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而父母们或已退休,时间闲暇更易交流沟通。
“现在的社会流动性很大,很多人脱离了成长的环境,到异地学习工作,亲友和自身的既有人际网络失效了。交际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表面看交友机会很多。实际上相互了解并不深,可托付终身的人选也越来越有限。”浙江大学教授杨维灵说。
但大多数年轻人并不认为“单身”是由于情感能力的欠缺。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杨华认为,26岁的自己还年轻,事业还没起步,根本不急于结婚。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爱是凭感觉的,要靠自己寻找,而硬让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那种强烈目的性带来的尴尬会破坏感觉。”
杨维灵教授说:“家长相亲热的背后,是大龄青年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这些人与家长在婚姻年龄观念上存在差距,父母‘急了’,可子女却认为‘还早’。”
的确,随着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一代人在婚恋之路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晚婚和独身的生存状态在现代都市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被他人接受的。
“如果没有真心爱的人做伴侣,与其随便找个人过一辈子,误人误己,还不如一个人来得潇洒。”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周小姐说。“我可以交男朋友,没有男朋友的话,下班后我可以上网跟朋友聊天,也不孤独,也没有人觉得我有问题。”
但这种“时髦”的婚恋观必然与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维产生冲突。可以想像,要让父母接受子女们的新思维有待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