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沙特王子阿穆尔和公主瑞穆兄妹的邀请,我们中国记者一行5人日前访问了沙特阿拉伯王国一个星期。访问前,我对沙特的了解主要基于国内外的媒体报道,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一些关键词——沙漠、石油、宗教、恐怖以及本·拉丹。 就在临行前,还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我:“听说沙特的恐怖分子经常绑架记者,你可千万要当心啊。”可在沙特待了短短的7天之后,我的这种印象完全改变了。留在我心中的沙特,不仅富裕、美丽,而且还开放、安全。其中有两点给我的感触最深,它既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也是个“海水淡化的王国”。
做生意的好地方
沙特是名扬世界的“石油王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12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6%。沙特年产原油4亿吨至5亿吨,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90%以上。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特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仅看这些数字,人们自然会想到,石油是沙特的经济命脉。但80年后,沙特人靠什么生活?其实,沙特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沙特的一位国王曾说:“石油使我们一夜之间从骑骆驼变为开凯迪拉克。难道石油枯竭之后,我们还能退回到骑骆驼的时代吗?”
显然不能。近年来,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鼓励发展高科技企业、金融业、采矿业、轻工业和农业等非石油产业,使沙特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阿穆尔王子说:“忘记石油吧,我们可做的事情非常多。”他本人就开办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不仅为沙特的企业开发软件,而且还为埃及、苏丹和也门等国提供服务。他充满信心地说:“在未来几年,我要把我的公司发展成立足中东地区的跨国企业。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也能为中国企业提供软件,并且在北京和上海开办分公司。”
2005年,沙特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年,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石油出口猛增50%。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沙特的股市狂涨100%,市值达6000亿美元。或许,人们以为沙特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石油价格飞涨的原因,其实并非如此。英国《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归功于金融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仅仅是麦加和麦地那两个圣城,2005年就吸引游客600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世界银行评估,在中东地区,沙特的整体贸易环境是最好的。中国驻沙特大使武春华介绍说,沙特的确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沙特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和在西亚北非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2218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7.5%。双边贸易额达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2006年头两个月,中沙贸易额达2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3%。中国已成为沙特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
“海水淡化王国”
沙特的明显自然特征是这样的: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无常年流水的河流和湖泊;除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外,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这说明,沙特的水资源缺乏。因此,在动身去沙特之前,我甚至做好了节约用水的一切心理准备。
可是,到了沙特之后,我却惊奇地发现,沙特人用水不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困难,而且在许多场合,他们对水的使用甚至到了“奢侈”的程度。家住沙特海港城市吉达的一位华人朋友马文华说:“在吉达、利雅得等大城市,每个家庭的自来水都达到了饮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但我看到的情况却是,不论是在餐馆就餐,还是到朋友家做客,主人提供的都是瓶装水,而不是自来水。我在参观一所吉达的小学时,发现那里有游泳池;在我到达利雅得机场时,发现那里有非常大的室内喷泉。这些“用水设备”,比起一些欧美国家一点都不差。
原因何在?我带着这一硕大的问号,在沙特进行了细致的探访。原来,为解决其水资源短缺问题,沙特早已趟出了自己的路子——向大海要淡水。
沙特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沙特制定了“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居民食用水供应的短期计划”和“根据国家紧急发展远景目标在全国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长远计划”。1965年,沙特成立了海水淡化总公司,全面负责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80年代初,沙特第一个大型海水淡化联合企业在吉达建成投产,解决了西部地区的缺水问题。接着,沙特又在东部朱拜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13.18亿升。同时,沙特还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直径为1.5米、长为466公里的淡化海水输送管道,将淡水从东部送到首都利雅得及附近地区。
海水淡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沙特登上了“海水淡化王国”的宝座,长期以来令沙特人苦恼的淡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水生产国,拥有世界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在遍布沙特沿海,拥有30座海水淡化厂,每天淡化水的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沙特70%的用水为淡化海水,其淡化水产量占世界淡化水产量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