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庞连智(中)在安宁护理病房工作。 张春发摄
庞连智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院长,今年“五一”节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份报告,让他开始从事临终关怀
临汾街道辖区面积为1.94平方公里,共有常住居民5.7万多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人口老龄化程度也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如何让临汾社区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一直是庞连智的心头大事。
在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守护老人健康晚年的同时,庞连智对临终关怀和安宁护理事业予以了更多关注。最初让庞连智感到应该“有所作为”的,是一份对社区内591名病人去世情况的统计结果。统计显示:一半以上逝者的死亡地点在家中,另外不到一半在医院去世的人中,又有23的是亡故在急诊室中,在家中或急症室里去世的病人,由于没有接受专业化的临终护理,大多比较痛苦,同时还难以表达主观意愿,“死亡质量很低”。
庞连智坐不住了。他决定把赢利较高的内科病房改建成“只赔难赚”的安宁护理病房,专门收治那些罹患晚期肿瘤、脏器衰竭等重病,现代医学技术难以挽救的病人。“这个时候,医院所能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病人在临终阶段的遗憾和痛苦,提高其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从安宁护理病房开办之日起,庞连智用一个共产党员的炽热真情,温暖了众多临终老人的心。
10年间陪伴800位老人离世
53岁的陈某患了脊髓肿瘤,被主治医院诊断只剩下3个月寿命,住进安宁护理病房。虽然病情加重并开始不能进食,但陈某挺过了医院估计的3个月“大限”。按照安宁护理病房的规定,患者病情若没有恶化,住院3个月后必须出院。这时,陈某想到自己下身瘫痪、不能进食将给家人带来的麻烦,对庞连智说出了“真恨自己死不掉”的话,并一度想自己结束生命。这时,考虑到陈某家的实际困难,庞连智破例决定让已入院3个月的陈某继续住院。两周前,陈某告别人世,在病房里安详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9个月。
在安宁护理病房,病人常常会提出“最后的要求”,庞连智总是一诺千金,想方设法去满足病人的要求使病人无遗憾、无痛苦地离开人世。
病人王大爷入住安宁护理病房后,提出想再回家看上一眼。庞连智获悉后,亲自开车送虚弱的老人最后一次回家。王大爷弥留之际,庞连智又守在他的病床前。老人握着庞连智的手,嘴角流露出满足的微笑。
71岁的余阿婆临终前提出想喝点汤,由于家离医院较远,家人正感为难,庞连智吩咐医院食堂赶紧煮出酸辣汤,余阿婆在咽下最后一口汤后离开人世。
一位患者因患肺癌,临终阶段呼吸困难,气喘得坐卧不宁,背后垫上3个枕头都无济于事。庞连智当晚值班,于是坐在患者身后,让病人靠在他身上,一靠就是半夜,直至患者停止呼吸。
就这样,10年来,庞连智和同事们陪伴了800多名患病老人有尊严地离世。如今,临汾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已经与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开展了医院安宁护理、临终关怀等课题合作,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基地。2001年庞连智主持的课题《城市社区安宁护理模式的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上海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一级医疗机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