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使用月票的基本是工薪阶层和中小学生,可在月票刚刚诞生的那个时代,它是权贵的专署品,普通老百姓可绝对买不起。”
近日,在北京公交集团档案室,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振平说,从第一张月票问世至今,北京的月票已经走过了将近70个年头。从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到现在色彩亮丽的IC卡,小小的月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京城首批月票1937年亮相
1924年北京有了第一辆电车。1935年,北京有了第一辆公交车。 当时北京的电车、公共汽车的运营模式仿照的是上海法租界,月票的出现也是如此。
北京最早的月票出现在1937年,那时候百姓连洋车都坐不起,当时的月票分为特种票、普通票、需要贴照片仅限本人使用的月票。
1940年,北京又出现了中小学生通学月票。这种月票必须有学校的证明才能购买。当时中学生月票的价格是国币2元7角,小学生月票是国币1元2角。这种月票可供中小学生每天上学使用4次。上车打孔算一次。但在那个年代,能上学的孩子就很少,能买得起月票的孩子就更少了。
马连良成为首批使用者
据姚振平介绍,根据记载,自1937年北京出现月票后,当时能拥有月票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比如银行职员、社会名流等,“京剧名家马连良先生就有月票。”
1949年前的月票价格连续上涨
从1940年到1949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月票的价格跟所有商品一样翻着跟头往上涨。在公交集团的档案记录里,1949年前的月票价格为:小学生月票1600元、中学生3200元、特种月票8000元。“这个价格也不是稳定的,基本上一周一变。”姚振平说。
1949年后的月票种类增多
1949年后,从1955年开始,北京的交通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月票的种类也有所增加。
从1949年3月开始,北京电车公司开始出售月票。当时月票的种类为有轨电车月票、公共汽车月票、有轨电车和公汽联合月票,后来又增加了无轨电车和公汽联合月票。地铁建成后,又出现了地铁和电汽车联合月票。学生月票被继续保留。1951年到1953年,还出现了季票。
1952年5月1日月票降了500元
在月票档案里,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日子:1952年5月1日。“当年,北京的公共电汽运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为了优待长期乘客,北京的月票降低了票价。这好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调低月票价格,之前,北京的月票还涨过两次钱。”姚振平说,“第一次涨钱是在1952年1月,一张普通公共汽车月票从旧币2000元涨到了2400元,后来又从2400元涨到了3500元。1952年5月1日,月票调低价格时,从3500元降到了3000元。”
月票仍是奢侈品
1955年11月,根据市政府的指令,北京公交月票进行了全面价格调整。学生月票为1.5元,普通月票3元,职工月票2.5元,公用月票5元。“当时,北京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仅为10多元,一张2.5元的职工月票相当于一个月七分之一的收入。”
月票价格26年没变
又过了10年,北京月票又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郊区学生月票。此时,学生月票为3元,通学月票(郊区学生月票)为4元,职工月票为4元,通用职工月票为5元。至此到1991年的26年间,月票的价格就没再改变过。
九年间价格涨了三次
1991年,本市对公交月票价格进行改革。普通职工月票由4元涨到了8元,通用职工月票由5元涨到了10元,地铁公交联合月票由10元涨到了18元。
1996年,公交月票价格再次调整,学生普通月票为5元,通用月票为10元,普通职工月票为15元,通用职工月票为25元。地铁公交联合月票为40元。
到了2000年,公交月票价格又一次调整。学生月票价格分别为10元、20元,工人月票的价格为30元、40元,地铁专用月票价格为50元,地铁公交联合月票价格为80元。
对此,姚振平说:“1955年的时候,一张2.5元的职工月票相当于一个职工一个月四分之一的收入,而现在,本市职工年平均收入为32000元,月平均工资2000多元,40元的通工月票只占月均收入的五十分之一,百姓为月票的支出大大下降了。”
郊区月票不再限制线路
1991年,郊区月票的线路限制被取消。此前,郊区月票的票面上都标有线路,一张月票只能固定做一条线路,如东北酒线就是一条专用线路,乘客拿这张月票只能从东直门坐到酒仙桥。“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人们出行的范围变广了,固定的线路已经满足不了乘客的出行要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