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丛飞的事迹,感动得不少人流泪:一个歌手,身患癌症,10年里却花了300万元扶危帮困,成了178个贫困孩子的父亲,欠下一身债务……丛飞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但丛飞事迹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异乎寻常的博大之爱的感召力,还在于他使一个概念重新引人注目,重新让人琢磨:义工。 (《南国都市报》报道)
对“义工”这个词,不少人还很陌生。就连丛飞,也是偶尔从一次义工联邀他参加义工演出才了解“义工”的。我记得前些日子,一个刚刚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来、到我省工作的一个学者朋友问我:我想在周末选择去做义工,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做。很遗憾,我也不知道。
据说,在许多西方国家,做义工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在美国,年纪在14岁以上的人,就有占半数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工活动。一些有轻微罪错的孩子,得到的“罚单”也是在某处做多少天义工。这被认为有洗涤心灵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的义工活动蓬勃开展。比如说,山东将建立“养老义工积累制度”;上海将建义工制度,义工将成公务员考核项目;深圳将3月5日定为“深圳义工节”。
其实,很多相对富裕的人不是不想反哺社会,而是缺乏更多更方便的渠道。我觉得海口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形式,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义工活动中,从而提升市民整体的道德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