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吨钢箱梁昨日漂越三峡大坝(图)
本报宜昌专电 5月1日在武汉下水的“大块头”千吨钢箱梁,昨日顺利翻越葛洲坝永久船闸和三峡大坝。
巨无霸是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世界第一跨”的“百米钢箱梁”,在武昌船厂制造,运到重庆后进行吊装。届时,施工两年半的复线桥将正式合龙,等待8月的通车大典。
天气若爽·幸运
预计20日到 有望15日到
按原计划,钢箱梁1日在武昌造船厂下水,10日抵达宜昌,11日过葛洲坝,12日过三峡大坝,20日左右到重庆。
7日11时,两艘拖船、一艘驳船,推着、拉着1400吨重、103米长的钢箱梁,在宜昌港停泊待命。大批记者的长枪短炮,引起了岸边散步、钓鱼市民好奇,纷纷走近围观。
“一路没什么风,水流也不急,每天的航程可从70公里提高到111公里,路上时间大大缩短。”负责此次航行的船长唐应谦称,如一切顺利,船队会在15日完成剩下的路程,“关键还得看天气”。
过葛洲坝·惊险
船队宽31米 船闸宽32米
昨日7时15分,顶着薄薄雾气的船队拉响汽笛,向上游挺进。工作人员将横挂在钢箱梁两侧的巨大红色条幅,平铺在了钢梁“甲板”上,希望通过记者镜头展示完成任务的信心。
9时,葛洲坝永久船闸上的通讯设备传出通知:“请钢箱梁船队进闸。”从重庆到武汉专程迎接的渝港拖1003在后推,渝港甲800-1驳船和渝港拖802在同一边前后夹拖,31米宽的船队缓慢进入2号船闸。
10分钟后,船队全部进入闸道,远远望去,两边的闸壁似将船队紧紧“挤”在中间。现场工作人员称,2号船闸只有32米宽,船队宽度是31米:“经过层层论证和审查才得到通行的特批。”
剩余空间太少,为保证钢箱梁安全,船队采取“驳船拖船紧靠南闸壁”,把近乎1米的空隙全部留给钢箱梁,以免发生碰撞和摩擦。而北侧的拖船和驳船由于太靠近大坝,中间还曾传来短暂的“吭哧吭哧”摩擦声。
9时22分,水流从紧闭的闸门下冲了上来,船队开始上升,很快和站在闸门上安全通道的记者们持平,重庆卫视在船上蹲点的记者,干脆把拍好的带子甩给岸上同伴,赶着当天中午播放。
45分钟后,第二扇闸门打开,升至65米高度的钢箱梁开始驶离葛洲坝。“大块头”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就连2号船闸上的葛洲坝工作人员也直呼“好大个”,纷纷拿出相机和“世界第一跨”合影留念。
翻三峡大坝·顺利
过闸时提前 破例“插轮子”
为了抢在即将来临的暴雨前头,船队没休息,一鼓作气向三峡大坝挺进。
14时,航行了30公里的船队在北线(上行船只通过闸口)外的闸道上停船待命。考虑到钢箱梁不能夜航,三峡通航管理局破例允许船队“插轮子”,17时的过闸时间提前到15时40分。
三峡通航管理局大开“绿灯”:派出专人在指挥室指挥调度和实时过船;船队前面安排了3艘旅游客船一起过闸口,既开道,又护航。
第五级船闸还没完全建成,昨日的翻坝只需通过四级——从引道入船室,关闭闸门;放水,船队升高;开下一道闸门,进入下一个船室。四级船闸最大通过能力是34米宽船队。
而第五级大坝底部,还有两个修建中的突坎,最大通航能力缩小到了27.8米,所以船队在第四船室解缆,重新编队——仅由一艘拖船在后面推动,将钢箱梁“一”字型顶过闸口。
记者在第五级大坝上的中央监控室看见,4个大屏幕全方位显示船队过闸情形。红色的水位线依次显示每过一个闸口上升20米左右的水位。
6时40分,船队顺利通过三峡大坝,此时水位已从过葛洲坝后的65.36米,上升到138.05米。
昨晚在大坝外过夜休息后,船队今日将全速赶往重庆。
专访
三峡船闸管理处处长徐祖亮
“三峡大坝运的最大件”
本报宜昌专电 三峡船闸管理处徐祖亮处长说:“这是三峡大坝目前运的最大件。”
据悉,三峡大坝全部建成后将允许280米长、34米宽、缆上水深5米的万吨级船队通过,“在没有解缆重新编队前,钢箱梁船队属于超宽型;而解缆后,一只船单独推顶过坝。则是三峡大坝目前通过的最大件。”
还有另外一个特殊性。由于没有动力,由船垂直推动钢箱梁过闸,所以必须保证航行安全和过闸安全。“所以拖带运输方法早在下水生产之前就全部论证通过了,我们和海事部门也全程参与了运输方案的制定。”
浮运总指挥、船长唐应谦
“真想喝口小酒庆祝”
本报宜昌专电
昨晚,出现在唐应谦和四五十名工作人员面前的菜,依然是已经吃了8天的苞苞白。“第一次觉得那么香,要不是船上有规定,真想喝口小酒庆祝下。”通过卫星电话,唐船长乐呵呵地说。
在三峡大坝外停航后,作为浮运总指挥,驾龄丰富的唐应谦第一时间召集例会,总结了过坝经验:事先预案充分,船体设备、维修保养等都进行了多次全面检查;两名副船长亲自在前方充当瞭望员,将准确数据反馈给驾驶室,过两个大坝由船长亲自操舵。“这些都将为今后大宗物品浮运提供经验和借鉴。”
回忆起昨日过坝,唐船长一个劲说“激动,也有点紧张。毕竟是国内首次整体浮运,又是31米的超宽船队,要保证转弯轨道,过坝直线,又要保证钢箱梁毫发无损。在通过特殊地段和危险地段时,必须缓慢又缓慢、谨慎又谨慎。”
特派记者 曹阳/文 史宗伟 实习生 刘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