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行政归属上,宋庄属于通州区。但在国外,宋庄却比通州要知名得多。
如同法国的巴比松,美国的东村,德国的达豪、沃尔普斯韦德——宋庄也因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有异常活跃的艺术氛围而引起国内外艺术界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这里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家群落。
艺术家群落的形成经历了十年多的时间,给“宋庄”这个本属于乡村的名字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北京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让这个京郊小镇恰逢其时地面临一次机遇。
选择宋庄,偶然还是必然
艺术家们为什么纷纷选择宋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最好奇的一个问题。有趣的是,询问得到的答案多有几分传奇色彩。
比如住在小堡村旁的黄永玉先生,自己盖了一栋美轮美奂的四合院。据说当初选址源自一个梦。黄老先生坐车经过宋庄,途中一直酣睡,醒来后说梦到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四合院,于是就有了位于宋庄的四合院。
比如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选择宋庄的原因就是想“住农家院”。
艺术家选择宋庄,从梦中择地来解读,就是一则逸事。如果说想住农家院,那么京郊遍地都有,选择宋庄真的就是一个偶然。
栗宪庭、方力钧等人最初选择宋庄,也许真的出于偶然。这里有一个熟人、正好有一栋空房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原因。但是,当宋庄的名字被圈内人所熟知,艺术家选择宋庄就成了一种必然。
实际上,宋庄真正成为艺术家大规模的聚居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艺术家合群而居可以说是一种“习性”,也就是所谓的志同道合,群落让他们交流、沟通,相互温暖。2003年的时候,当地艺术家有二三百人,2004年有400人,到去年猛增到700多人。此时的宋庄,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图腾,进入宋庄,也就进入了“圈子”,接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现在,宋庄已经是一个品牌。一位从美国归来,居住在通州张家湾的画家在京城办画展,却找到宋庄艺术促进会,请求张贴宋庄的LOGO。
艺术家群落在通州扎根,能在这里旺盛生长更值得深究。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说了这样一句话:“对待艺术家,宋庄人始终是一种尊重、宽容的心态。”艺术家的特立独行、放荡不羁能够被这里的人所接受,至少不排斥,让艺术家感到了自由。
被艺术改变的村庄
宋庄镇小堡村,村口的大门是一个巨幅的画框。穿过画框,就进入了这个又称作“画家村”的小村子——这里居住的画家有200多位。
以小堡村为核心,宋庄艺术家群落向周围辐射,辛店、大兴庄等十几个村子现在也都成了艺术家的聚居地。
艺术家们的到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村子的面貌和村里的生活。
早期到来的艺术家们多是购买了农民的院子,自己加以改造,打造成符合自己个性的工作室;更多的艺术家则是租用了村子里废弃的厂房、农居、人防工事,甚至养殖场。现在,宋庄镇已经有十一个旧厂房被改造成了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一个个的艺术园区。据说大兴庄的一个原养鸭场经过改造,出租给十几位艺术家做工作室,每年光租金就要几十万元。
一进小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前哨画廊,后现代建筑风格使之与宋庄其他建筑明显地区别开来。这是小堡村的第一个画廊。经营者刘楠也是居住在小堡村的画家,前哨画廊代理的也基本上都是宋庄艺术家的作品,标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问起画廊的盈利情况,刘楠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宋庄生活这么多艺术家,这是近水楼台,我甚至想有一天画廊可能都会搬到宋庄来,说不定这条街就改成画廊一条街了。”
眼下,这条小堡村的中心街又被称为艺术一条街,更多的是绘画用品商店,有四五家之多,多为村民所开。随便走进一家,满眼看到的都是颜料、画架、画布等各种用品。货架顶上也摆着几幅画作,老板介绍是给画家代卖的。这个商店每个月的营业额要超过万元。
宋庄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中。“韩燕画廊”的主人靳东升,就是小堡颇有远见的一位村民。进得小堡南街76号,他的画廊中展示和推介的宋庄画家作品,标价最低的一幅为3000元。不但如此,靳东升还利用自己会烧瓷器的手艺,与几位画家展开合作,请画家在瓷坯上作画,他来烧制定型。这样制成的一个花瓶售价在5000元以上。靳东升还打算扩大自己的事业,在艺术园区购买10亩地开办更大的画廊。
小堡村村委会委员李学来告诉记者,10年前,买一个农家小院不超过1万元,现在少说也要10万元;过去租一个小院月租金300元,现在少则500元,多则数千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年收入120万元。1994年村里只有4个小卖部,现在光超市就8家,饭店46家,画廊6家,美术用品商店4家。按照一个艺术家1年消费2万元现金来估计,1000名艺术家就能带来2000万的现金流,服务业就能解决1000人的就业问题。
“变化还不只这样的简单概括。艺术家来了之后,对老百姓风土人情、文化素质都有影响,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多村民都有了车。”
艺术家“年产值2.5亿元”
“在宋庄居住生活的艺术家们,一年艺术品的交易额至少2.5亿元。”宋庄文化造镇办公室主任洪峰告诉记者,略一停顿,他又补充了一句,“这还只是非常保守的估算。”
洪峰的依据在于宋庄艺术促进会去年所作的一次调查。据这次“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当年,在宋庄居住的艺术家有30人的艺术品交易额超过300万元,几个领军人物的个人交易额甚至超过6000万元。而根据宋庄镇每年入户登记的统计数字,在这里居住的艺术家超过700人。
宋庄艺术家群落始于1994年。由批评家栗宪庭先生和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大腕牵头购房置业为开端。随着方力钧、岳敏君等人在绘画界的功成名就,促成了一大批当代艺术家向着宋庄迁移。
如今,以小堡为核心的宋庄画家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自由职业艺术家及相关产业的文化人士。
艺术家们创造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即便单纯以画作的成交价来衡量,其数字也要让人咋舌。洪峰说,每个艺术家工作室就相当于一个工厂,而且其产出效率要远远高于一般企业。据他所知,去年岳敏君的一幅画在欧洲拍卖,以9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宋庄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宋庄艺术家的作品,几乎每天都在世界范围内交易着。香港拍卖行、威尼斯双年展……世界知名的画廊、拍卖会、画展,都可以找到宋庄艺术家的身影和画作。去年5月,宋庄代表画家王广义的一幅油画在香港拍卖,以高出预估价一倍的108万元成交,也创出了他个人油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
“宋庄”的市场价值随着王广义、方立钧、岳敏君、杨少斌等来自宋庄的画家们的作品不断以傲人的价格落锤,当全世界的收藏家都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瞩目的时候,人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宋庄画家这个群体的存在。 宋庄艺术节期间,小堡村两公里长的中心街上摆满了宋庄艺术家的700余件作品。
宋庄的“艺术硅谷”蓝图
身为宋庄艺术促进会会长的洪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身上的两个手机不停地交替作响。打断了几次谈话之后,洪峰抱歉地说:“实在太忙了,现在有11个项目在谈。”
宋庄镇同时着手的这11个项目,包括艺术园区、知名画廊、当代艺术馆等等。如此大规模地引进项目,镇里规划的蓝图是让艺术家群落完成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仅是吸引艺术家来宋庄居住、创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地政府希望把宋庄打造成中国当代艺术“硅谷”。
“现在只能说宋庄镇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真正形成产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如是说。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宋庄镇已经具备了相当雄厚的生产环节。但出自宋庄的艺术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这个答案可以在世界范围寻找,几乎所有知名的画廊、拍卖行、展馆都有宋庄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宋庄镇正致力于完善文化市场这个产业链条。
洪峰向记者透露,以一幅在画廊里成交的画作为例,实际上画家得到的钱大概只有成交价的50%。照此分析,宋庄艺术家创造的经济价值,有一半贡献给了区域之外。
由宋庄镇领导和艺术家代言人栗宪庭等人分任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长等职的宋庄艺术促进会,已经将众多艺术家确定为“会员”。大到全镇的产业发展,小到艺术家个人的饮食起居、子女入学,艺术促进会的作用就在于搭建一座桥梁,利用民间组织给艺术家提供社会化服务。
去年,艺术促进会出面组织了宋庄艺术节,对宋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展示。艺术节当天成交的作品价值300多万元。
占地400亩的艺术园区已经通过口碑相传,成了吸引艺术家回流的“风向标”。其中5000平方米的大型艺术展厅已于去年封顶,6月份将投入使用。“这是宋庄艺术村的标志性建筑,暂时定名为中国宋庄艺术家群落,总投资在6000万元以上。”围绕艺术园区,美国、台湾地区等地的艺术家、画廊也纷纷盯上宋庄,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台湾香港画廊也都在加紧建设中。
艺术产生的价值难以估量,由此引发的相关产业如旅游、服务、房地产及其租赁等,给宋庄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RJ0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