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来无偿献血并宣传献血,我们于昨晚10点包车出发,今天早晨6点才赶到泸州!”昨天是国际红十字日,泸州市红十字会、市献血办在该市报恩塔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无偿献血的众多市民中,8位皮肤黝黑、满脸质朴的汉子以及他们打出的“革命老区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团”横幅引起市民的关注。 据了解,该团来自红军四渡赤水所在地古蔺县,团长是一位身高体健的退伍军人———乡村医生任如安。
为了献血风雨兼程
7日晚上10时许,一辆面包车从古蔺县龙山镇稻香村出发,车上8名汉子全是当地乡下人,因为古蔺县还没有血站,他们要在8日早上9点钟前赶到泸州报恩塔广场,参加献血捐髓活动。原来,这趟专车是该村医生任如安花了600元钱自费包下的,他带领当地7名群众特地进城献爱心。
从古蔺龙山到泸州,山区公路超过一半。按照计划,任如安估计8日早晨四五点钟就能到达,但半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车子走得很慢,到达泸州时已是早晨6点。随后,任如安一行直奔报恩塔广场。他们拉起“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团”的横幅,上面还有16个大字,那是他们的宣传口号,“无偿献血,功德无量;无偿献血,无上光荣”。
无偿献血群众响应
包车到泸州参加献血捐髓活动,任如安已不是第一次了。他和古蔺县“革命老区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团”一直在默默宣传和支持着无偿献血这一事业。
任如安今年34岁,家住古蔺县龙山镇稻香村。1988年,他从当地的农技校毕业后,随父学医,当看到农村缺医少药并且许多村民无钱治病的困境时,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90年,任如安参了军,后被推荐到白求恩医科大学进修中医学专业。从那时起,他开始参加献血活动。
1993年12月,任如安退伍回到家乡开办了个体诊所。乡亲生病了,到他那里看病就医,他尽量为病人节约费用。有的乡亲经济困难,他长期减免医药费。与此同时,任如安不忘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先后多次自费到30公里外的古蔺县献血。
起初,任如安一个人参加献血,后来,他开始动员周围群众参加献血。不过,不少人对献血心存疑虑甚至恐惧,认为献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对此,任如安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耐心地给大家进行宣传解释:“适当献血对身体不仅无害,还有好处,更可以给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可能有需要输血的时候,这可是利己利人的大好事啊……”
到目前,任如安已献血8800毫升。2005年4月,任如安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银奖”。这次获奖,让任如安作出了一个轰动当地的决定:他拿出3000余元资金,于2005年4月15日成立了“古蔺县革命老区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团”。得知消息后,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自愿加入爱心团,当天就有35人参加无偿献血,共献血7400毫升。
功德无量执着无悔
2005年5月7日,“国际红十字日”前一天,任如安出资1000多元,包车从龙山到泸州。经过7个多小时的行程,大伙风尘仆仆地赶到泸州市红十字会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尽管很辛苦,大家却没有怨言。第二天早晨,20名爱心团团员都捐献了自己的骨髓样本,资料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据库。
为了扩大宣传力度,任如安花1000多元制作了两张大型宣传标语。为方便今后的工作,任如安自己拿出5000余元购买了一台电脑,把每一个献血人的资料存入电脑中,以便今后查找。有一天清早,县里打电话说急着用O型血,任如安放下电话后,立即查找O型献血人的资料,及时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当天中午,任如安组织了13个O型血的团员参加献血,献血2800毫升。
经过任如安的不断努力,目前,“古蔺县革命老区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团”已经吸纳了210名志愿者,并且这支队伍还在进一步壮大。为了无偿献血这一爱心事业,经济并不宽裕的任如安个人已经花费了2万多元。有人问他,这样做究竟图个啥?他说:“我什么也不图,献血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文/图游孟轩记者高冰洁杨元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