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射钗村一群孩子在龙洲河土堤塌方处游泳,而几十年前的河道是在远处的木麻黄树林那边。记者 彭桐 摄
几十年来村庄已退后400米 数百房屋千亩良田被毁
核心提示:
我市最近接连出现高温天气,经常黄昏有暴雨。每逢雨后,秀英区东山镇射钗村委会书记曾桂燕和几位村干部都到村外的南渡江岸上徘徊,看到一处又一处的塌方,想到台风季节马上要来了,她着急地说:“今年恐怕村里又保不住了,一到多雨季节我们就闹得吃不好睡不着!”她摆出几个数字让人知道她的担心不是多余:几十年来受南渡江主、干流侵蚀,该村已退后400多米,1000多亩田地变成了河道,在洪水中坍塌的几百间房屋至今还有100多间没修复。
海口晚报网5月9日讯(记者 彭桐):
13个自然村400户人家受江河威胁
射钗村委会位于我市和定安、澄迈交界处,处在南渡江和其最大的支流龙洲河交汇处。处在江河夹角中的该村,向东隔南渡江主流可望定安县城,向西北隔龙洲河可望东山镇镇中心。江和河上均无桥,水大时村民乘船而过,水小时村民涉水而过。
该村偏远,交通不便。而最让村民眉头难以舒展的是,该村13个自然村400多户2000多农业人口都受江河的威胁,村民说,由于土堤长年累月受水流冲刷塌方较多,江河对全村的田地、房屋和居民的侵害也越来越严重。
江河改道步步进逼老房变成河床
5月8日中午,记者到射钗村委会东南边的长寮村看到,龙洲河离该村祠堂仅有50余米。89岁的老人林圣经说,这还是个新村,原来整个村坐落在现在的河道中,村中60多户人家至少都搬过一次家了,他家在30年间内退了三次。站在河边,老人指着二三百米远的一片木麻黄说,原来河道是在林子那边的。该村委会另一个整体搬迁的村是紧临南渡江主流的老村,该村40多户人家从1988年起开始陆续后迁100多米,形成一个新村。如今留在老村原址的只有一户人家,离河边只有10多米,户主林举柏指着三四百米远的一片木麻黄说,这个河道原来也是在树林的那一边,村里原来的一些老房子所在地大多都变成了河床,残留的有两间房离河岸只有一米。
据村委会主任林祚介绍,从2002年起,该村已先后三次大规模地组织人员投劳出资,修堤筑坝以期将河道改变成原样,但最终都告失败,现在只剩一排露着头的木桩在河道中间。 长寮村81岁的阿婆林琼丽在被洪水冲毁的房子前,担心今年洪水再袭来。记者 彭桐 摄
不堪迁房之累百多户人家异地安家
长寮村81岁的阿婆林琼丽现居住在祠堂旁的小屋里,房子已坍塌成了废墟。这是2000年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的,这次洪水让整个射钗村数百间瓦房倒塌,至今各村累计尚有100多间没修复。因不堪水灾和迁房之累,不少户人家在异地安家。据该村村委会统计,由该村迁到定安县城的有30多户,迁到东山镇上的有20多户,迁到屯昌县城的有40多户,而迁到府城的则有70多户。
50多岁的村民林齐茂说,那一年特大洪水让他记忆犹新,整个村成汪洋一片,粮食和房屋都泡在水里了,记忆中遇到的大洪水有三次,一般的洪水差不多两三年一次。老村最后没搬的户主林举柏说,搬个家建个水泥房至少五六万元,他家年收入才两三千元,想搬也没钱搬。
两千亩土地被占一半村民渴望得到援助
射钗村人离不开南渡江,几百年来该村一直以水稻和冬季瓜菜为主产业,需要江水灌溉,还有不少人家靠在江河打鱼作为长年收入来源。但从上世纪60年代河道逐渐改变不断侵蚀后,南渡江主流和龙洲河带给该村的自然灾害也不断。如今,主、支流威胁该村的约有5公里,而塌方严重成进水缺口的也有近2公里,江道河道变宽了,该村2000多亩土地被侵占了一半,其中毁坏的农田就有300多亩,临近江、河边的一些水田常被水淹,如今长满了杂草和灌木。
据琼山农机局退休干部林举森和琼山医院医生林维和介绍,从他们记事起,发洪水后跑到村后近5公里远的高处躲灾就有近10次了。2001年镇政府在东城村委会的东城学校建了防洪楼,一遇大水,村民就躲进防洪楼里住几天。村委会书记曾桂燕对记者说,该村偏远贫困,筑堤建坝实在是无能为力。(来源:海口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