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米糠一直是稻米加工的“边角料”。在方正县,已经借助科技变“废”为宝,利用稻壳生产碳棒,在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米糠粕,不仅拉长了米业加工的产业链条,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方正县是我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的发源地,作为水稻主产区水稻面积65万亩,数十家米业企业在稻米加工中产生的稻壳、米糠,大多是运到废弃地堆放或焚烧。
记者在松南乡军群碳业公司看到,生产车间正急等原料“下锅”。经理李军介绍说,他们在省绿色委员会帮助下引进一条生产线,经过高温加压生产的碳棒,主要用于供热取暖。据测算,1.2吨碳棒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1吨原煤相当,而价格仅为原煤的二分之一,且燃烧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由于性价比优势明显,市场销路看好,年“消化”稻壳3000吨。
小小米糠,经过高科技手段分离、提取出米糠油、米糠粕,产值成倍增长。米糠含有脂肪和纤维素、谷维素,在美国、日本等国提取米糠毛油,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精深加工后还可作为食用油。据方正县源泉粮油工业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总投资1200万元引进加工设备,利用膨化浸出工艺在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米糠粕。目前年生产能力5吨,米糠毛油销往安徽、山东等地,米糠粕主要用于鱼虾、禽类养殖饲料,产品经销大连、广东等地供不应求,以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就地收购米糠加工,还向佳木斯、通河等地米厂收购原料,并吸纳了110名当地农民就业。明年,他们将进行二期扩建兴建,精炼车间,专门生产可食用的米糠色拉油。(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