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老汇音乐剧开启国际戏剧演出季,北京首演受观众好评 《西区故事》1958年曾荣获“托尼奖”最佳编舞奖,即使演员舞蹈终止之时的造型也极具雕塑感与视觉冲击力。摄影本报记者郭延冰
本报讯5月7日晚,来自百老汇的音乐剧《西区故事》中感人的爱情故事在北展剧场首演,四天之内将连演8场。同时,第四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也正式拉开帷幕,此后25天内,中国艺术家将和美国、德国、意大利戏剧的同行为北京观众陆续奉献17台演出,其中包括话剧《北京人》、《白鹿原》、歌剧《杜十娘》以及京剧、越剧、藏戏、黄梅戏等节目。男女主角的情歌让观众跟唱。
硬朗铁架构建“现代”贫民窟。
音乐舞蹈
观众评价“名不虚传”
5月7日晚,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西区故事》首次来到北京,为本届北京国际戏剧季做开幕演出。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贫民窟两个帮派的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现场观众中除了许多中国音乐界人士,还有不少外国观众,甚至还有从外地特意赶来的中外音乐剧爱好者。充满美国风格的音乐、融会芭蕾、拉丁、爵士风格的舞蹈,以及百老汇年轻艺术家们充满活力的表演多次赢得北京观众的热烈掌声。据记者现场统计,几乎每场戏在演员独唱或群唱结束后,观众都会报以掌声或叫好声。在《今夜》、《决斗前夕》等名曲唱响时,有些观众甚至可以小声跟随主演们演唱。
“这部百老汇音乐剧真的名不虚传,因为他是众多音乐剧中对演员要求最高的戏之一,音乐舞蹈精益求精,我甚至听到演员唱到了Hc,音乐更是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即使我不看表演仅听音乐就已经被感染了。”昨日,前来观看演出的一位中国音乐剧演员对记者说。
一位从武汉赶来的学生激动地表示,他听说这次的《西区故事》是来自百老汇的正宗版本,于是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才把路费和票款筹齐。
舞美设计
50年前的美国“现代”转型
此次演出前,主办方曾透露,本版《西区故事》与以往旧版最大不同就是舞台的现代感,首演现场舞美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开场,钢筋铁架构成的舞台,从视觉上就给观众很强的冲击力,让人感到这个故事并非发生在50年前的美国,而是当代社会。此外,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在不断制造惊奇,在背景华丽高耸的纽约街景的反衬下,编导巧妙地将纽约底层人士的居住环境展现在舞台上,时而是药店门口,时而是婚纱店,时而又是主人公的家里,这些变化仅仅是通过舞台角度的转换和灯光的改变来达到。从事舞美设计的冯先生认为,这种简单多变的处理方式值得中国舞台剧学习。
主创感慨
“每次演出都像经历初恋”
前日首演后,记者对华裔指挥唐纳德·陈以及剧中两位主演,扮演托尼的约舒亚和扮演玛利亚的萨妮塔进行了专访。
唐纳德·陈表示,自己作为华裔音乐人能够在《西区故事》中施展才华不仅是巧合也是幸运。萨妮塔告诉记者,她已经在世界各地演出300多场,这部戏中她要保持饱满的青春活力,很考验功力。约舒亚则称他为了成为百老汇的演员,付出了16年的时间学习,而每次演出这部最有名的百老汇音乐剧,就像回到大学恋爱的时光,好像再一次经历初恋。
主创专访
指挥唐纳德·陈:
“华人想在百老汇成功很难”
新京报:在你指挥和制作的众多音乐剧当中,《西区故事》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唐纳德·陈:《西区故事》区别于百老汇其他众多音乐剧的特点在于,它第一次将众多的艺术形态融为一体。音乐、戏剧和舞蹈都在这部剧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西区故事》也是第一次用戏剧形式将现实的事件戏剧性表达出来。观众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这些形象以拉丁、爵士、蓝调以及古典音乐等不同的曲风一一展现。
新京报:剧中音乐元素众多,你如何把握古典与流行的结合?
唐纳德·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有它各自不同的风格,你需要对它们进行不同的阐释。因为我有一个很宽广的音乐背景,比如爵士、古典、摇滚、拉丁,而且我有这些不同音乐执教经验,所以它能帮助我很好地让演奏者在演奏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
新京报:作为华人,你在百老汇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声誉,这个圈子里华裔工作者的状况怎样?
唐纳德·陈:我很有幸在百老汇工作,那儿有很多中国演员以及音乐演奏者。他们在百老汇奋斗的道路是非常崎岖。我自信是第一位在百老汇指挥的华人,华人音乐家们更多的是进入古典音乐领域。而对于华人演员来讲,由于在百老汇很少有适合亚洲人的角色,所以他们想获得成功更是非常艰难。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天蓝《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