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发放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配额交易价格大幅上涨,由初期的每吨约9欧元升至30多欧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近日,日本一些大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向全球销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将首次向欧洲企业出售温室气体排放权,丸红株式会社也将通过其英国子公司在欧洲销售排放权。 这似乎预示着发达国家的“排放权交易”越做越火。
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明确规定:从2008到2012年,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具体到各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分别是:欧盟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减少6%。如果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不履行承诺,将面临严厉处罚。
在此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目前,欧盟在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巨大。2004年9月,仅欧盟国家二氧化碳配额成交量就超过100万吨,几乎是2003年的两倍。欧盟对本地区内能源消耗密集型行业实行排放配额制,凡是超过配额的企业只能购买其他企业富余的配额。欧盟希望这种强制性措施能够促使能源消耗大户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是引入新技术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当然,配额的实施对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的制约极大,这些企业往往要通过购买额外的配额来弥补不足。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可获等量的排放权。这种合作机制被称为“清洁发展机制”。据世界银行估算,2008年至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作为新兴的市场宠儿,全球每年的需求量达到7亿至13亿吨,由此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亿—650亿美元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贸易市场。
“清洁发展机制”使合作双方达到了共赢。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市场途径,向发展中国家的有关项目进行投资,使该项目原本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减少排放的这部分二氧化碳经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认证之后,可以用来满足自身的超额排放或者像商品一样出售给其他配额不足的企业。据报道,日本三菱商事向欧盟和加拿大企业销售的3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权,就是该公司在中国山东与新日本制铁联手开展氟利昂处理业务而取得排放权中的一部分。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是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无论哪个国家减排,都会对气候产生积极的影响。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一般来讲,从国外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比花费大量资金改进工业技术减排合算得多。因此,他们更愿意把资金和技术投入到发展中国家,间接获得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