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2005年的招商引资再度告捷。共引进合同项目122个,合同资金42.28亿元,到位资金15.8亿元。如果将这组数字和上年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合同资金增多了,到位资金增多了,项目数量却减少了,不仅少,整整少了57个!
对于“两增多一减少”现象,区委书记曾广中说:这是我们理性招商,以科学的发展观对招商项目“挑肥拣瘦”的结果。
过去,渭城区在招商引资中也存在拾到篮篮都是菜,只要是商都招来的现象。随着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加之土地日趋紧缺,“招什么样的商”成了渭城决策者思考的头等大事。经过对区位优势和现有城市资源的充分调研论证,他们制定出了“三招三不招”这一“挑肥拣瘦”的理性招商措施。对能让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大招特招;对能将能化、纺织、电子、医药、食品和机械加工提档升级、且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不惜代价招;对有特色、形成品牌的餐饮娱乐业,坚决招。污染企业不招;不符合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规划的项目不招;对每亩地投资强度低于50万元的不招。
区长彭新胜说:我们就是用“三招三不招”有意提高门槛,这样,入驻项目大幅度减少,甚至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政绩和眼前利益,但我们考虑的是渭城农民增收,是渭城今后的长远发展。
渭城区这种一反过去的招商态度,让许多投资商匪夷所思。2005年5月,西安一客商在跑遍全省各地后,冲着渭城区的投资环境和西安接壤、且交通便利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渭城投资5000万元建一个锂电池厂。就在双方在各方面达成协议准备在合同上签字时,渭城方却不干了。原因很简单,在对该企业的产品进一步考察中,发现其环保不达标。这个客商不解地喊:我的企业投产后,年产值过亿元,给你们年提供税收几百万,别人请我都不去,想不到我找上门你们还不要!
像这样找上门被拒绝的企业,还有天津、深圳的两个客商,他们都准备投资上亿元在渭城民营科技产业园建电瓶、电池厂,均因污染问题,吃了闭门羹。
对想投资的污染企业拒绝,对境内现有的污染企业也十分客气地请出去。前两年投资3000万元在空港产业园建立的恒兴纸业,区上多次帮其技改而治污始终不能达标,只得遗憾地搬迁。
让新兴路餐饮美食一条街上的大小老板们十分感动的是,渭城区在招商中,千方百计保护他们的利益,使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火,越做越大。美食一条街建成后,生意十分火爆。为了凸现规模和聚集效应,渭城区不仅让这条街上原有的小五金、小百货、生产加工门店和企业逐渐迁出,同时,在招商中,拒绝已有的且形成规模的项目,不招趋于饱和的花色品种,新入驻这条街的,要么是老字号品牌名店,要么是独具特色,为此,仅去年,他们拒绝的餐饮客商,多达20家。这种有效防范“招来一家、踢死另一家”无序竞争的招商理念,能不让客商感动?
最让一日本客商和一香港客商想不通的是,他们的巨资,居然在渭城投不出去。这两位客商都是在2005年看准了渭城的空港工业园区,日本客商想投资3000万元、征地80亩建个美食娱乐公社;香港客商想投资2000多万元、征地300亩,建个模拟驾驶基地,遗憾的是,两位客商均心想事不成。为何,他们每亩地投资的强度不够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符合园区的整体布局和规划。
粗粗算来,仅2005年,渭城区拒绝的项目,大大小小有70余个,这些项目假若能落户渭城,给当地提供的税收,少说也上了500万元。
一方面是“三不招”的拒之门外,一方面又是“三招”的趋之若鹜。为招来科技含量高、具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渭城区可谓煞费苦心。早在几年前,先后投资9700多万元,建起了全省首家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做到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整,同时还投巨资,积极实施旧城区的开发改造,在黄金地段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流通和金融保险,栽好的梧桐一棵又一棵,引来一只又一只金凤凰。
2005年初,得知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欲投资建设一大型在西北规模最大、现代化养殖水平最高的荷斯坦奶牛繁育养殖基地的信息后,区上专门成立了攻坚班子,由主管招商的副区长挂帅,迅速出击,先后10多次找对方洽谈,向对方介绍渭城区的区位优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还多次把客商请来,进行实地考察。渭城区的执著、热情,终于让对方投资的棋子,落在了渭城的“棋盘”上。
尽管这个总投资2.5亿元、先期投资5100万元的项目,不能给渭城带来一分钱的税收,渭城区的决策者们仍是殚精竭虑。无论是区上的领导还是企业落户地的底张镇领导,在合同签订后,从前期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和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水、电、路等方面的问题,不遗余力予以解决。为什么?区委书记曾广中说:招这个企业,区上尽管得不到一分钱的利,甚至在一些环节上还要贴补,但很值,因为,这个企业不仅能拉动渭城向现代化农业上大步迈进,还能给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
“三招三不招”在渭城产生的另一个效应,就是招的大项目多了,仅2005年,招来的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就有6个,刷新了渭城招商引资历史上的纪录。
(本报记者 齐宇强 通讯员 李峰 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