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郭俊峰 摄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财政和货币金融专家,在金融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对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有关问题有着独到见解。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省贷款增长低于辽宁、吉林,贷款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据中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我省在“全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金融资产质量测度排名榜”上名列最后。在日前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省长张左己提出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使我省的金融生态环境根本改观。日前,就如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增强我省对资金的吸引力,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李扬指出,当前金融运行环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制约了对资金的吸引力。因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李扬同时提出了改善金融环境的见解。
记者:为何说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因素?
李扬: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方式的变化决定了依赖政策资金发展经济已成为历史。国家开发银行可以发放政策性贷款。但是,开发银行也青睐有商业价值的贷款,对老工业基地650亿元资金支持的额度,落实时同样要遵循市场化原则,风险管理、信用制度建设、新兴产业、政府提供信用保证、金融创新五条原则缺一不可。拿不出好项目,一分钱拿不到。东北振兴很难依靠国家的直接资金支持,必须创造一种主要依托市场机制的发展基础,才能获得振兴老工业基地所需的资金。为了创造这种基础,必须高度关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目的是使老工业基地成为吸引商业性资金汇聚的“资金凹地”。金融生态构成需要8个要素
记者:打造“资金凹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生态环境?
李扬:首先要更新金融意识,了解什么是金融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是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主体,指的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金融生态环境则指由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
记者: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有哪些?
李扬: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得以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法规能否很好地保护投资者、存款者、债权人的权益。法治环境包括产权保护力度、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健全性、法规政策的连续性以及政策法规的普及和透明度等。司法执法力度:法官的素质、法院资金的充足状况、司法体系的廉洁程度以及人们对法治的认知程度都影响到结案速度。结案率是一个较好衡量各地区司法体系效率的综合性客观指标。
金融生态构成要素还包括经济基础,金融部门独立性、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诚信、社会保障程度。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产质量、产业结构优化、商贸与投资发展、经济开放度、经济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结构优化能有效提升经济体抗击外生冲击的能力,从而有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功用。市场化程度高往往意味着更少的管制、更自由的竞争和更低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这都有利商业诚信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独立性。现代金融的发展以完善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为基本条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从政府做起
记者: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应采取哪些措施?
李扬:可概括为“政府重视是前提,全民动员是基础、利益调节是关键、严肃法纪是保障”。首先是转换地方政府职能,从参与者变成管理者、监督者,理顺政府与企业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的作用。
同时要建立四个机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促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法律约束,遵循法制统一、非歧视性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中央与地方的财税资源分享机制。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还包括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完善金融立法;保护债权,保护各经济主体公平交易的权利;加强金融监管,实现机构型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转变;加强金融执法,确保司法的公正及规范性。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还需要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强化信用征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品牌。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