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据《新闻晨报》昨日报道,中国海外淘宝兵团胜利归国,并携带回从日本淘到的流失海外的国宝数件,该报道云:“由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牵头举办的‘国宝工程海外淘宝行动’日本淘宝之旅至此宣告成功。 ”
不论怎样,先对这种个人的行动敬表一下赞赏。虽然根据报道,某淘宝者说出了“来这边起码要把旅费赚回来”的言论,有把这种高尚行为等同于搂草打兔子的含义,但毕竟是中国文物回家了。
前几年,有好几次国宝回家的新闻,大多是国家收购回来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所为。当时就有论者云,有那么多学生还在失学、农民还没有脱贫,弄这些劳什子回来有什么意义?古人说得好,民乃国之宝,把培养救助“活宝”的钱买回来些“死宝”,这有什么用?当然,赞成者拎出来防御的自然是民族文化、强国爱国等言论,高举高打之外,也没说出这些“死宝”到底能有什么用。因为一旦这种讨论被某一方上升到文化、爱国之类的非物质高度,这讨论不但输赢已定,而且也没什么必要了。基本上一个不能量化与逻辑化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讨论的。
其实这事很简单,如果抛开那些大词不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国家收购海外文物是件特别不划算的事情。首先,目前还在中国境内的文物都收不过来,新从地下挖出来的东西都得不到良好保护,一掷千金收购海外文物不知道有多大用。其次,文物这东西变现能力很差。既然是国宝,总不能在急需钱的时候把司母戊大方鼎弄到世界银行去进行抵押贷款。所以,这些东西放在那里算沉淀成本。本来就是在境内的国宝我们应该继承,把已经在国外的东西买回来供着,除了颇有阿Q富了以后把秀才娘子的大床搬自己家的豪情外,实在也看不出有什么其他意思。
但个人行为则比较有意义。毕竟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亡的时候自然是去扛枪打仗,天下兴的时候不妨扛着钱去收购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爱国是老百姓的责任嘛,这也是我们古已有之的光荣传统。
而且老百姓参与回收国宝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东西是有经济价值的。我们都知道,商品只有流动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国宝到了国家手里也就是个展览品,在百姓手里就能不断流动与升值。只要这东西还在国内,文化意义也有了、经济效益也有了。
可是要把这行为用某某工程来包装一下就实在是太扯了。说到工程总让人联想起包工头,实际做的事是国际古董倒儿爷,最后的冠名是爱国行动,整个事情完全不知道怎么去评价。王小波说过,中国的好多事属于名也正了、言也顺了、事也成了,但最后到底成的是个什么事,大家谁都不知道。我看这个所谓的“国宝工程海外淘宝行动”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我看来,这是个用词先后的问题。要是把这个淘宝行动就定义为民间的文化活动,客观上起到了国宝回家的效果,整个事情就清楚了许多。毕竟现在是商品社会,这些国宝回来以后也不会免费到国家博物馆里收藏,没有升值与流通的空间,这种活动也不会有这么多民间的人去参与。而要是直接把爱国行动这帽子戴头上,不但这个行动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以后这种行动要是全冠上这种名声,事情还就真不好办了。
我们知道,参加这个行动的人回来说过,这次的旅费算是赚出来了。这话的意思估计是将本求利,国宝转个手就会找个买家。如果这行动套上了爱国的帽子,我们按照逻辑一推导的话,最后的结论应该是爱国是有商业利润的。而这个利润还不高,仅仅赚回来旅费而已。爱国行动掉价如此,真是情何以堪啊!
(作者系知名网友)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