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9日电(记者丁海涛 陈昌奇)4月30日,陕西省镇安县黄金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目前,事故现场的围堰加固加高工程以及全长1400米的导流渠北堤加固工程已经完工,尾矿下泄物堆积地西侧的2个分流池投入使用;尾矿库竖井修筑、导流河渠南扩加宽等抢险救援防污工程正在施工;1、2号围堰、新围堰及米粮河下游设置的三道过滤净化消毒坝运行正常;各监测围堰水质均在正常指标范围内。
然而,对那场事故人们仍“耿耿于怀”……
“毒库”悬头顶
镇安县米粮镇光明村三组300多口人生活在秦岭深处,米粮河边。这里本是一个秀美的山村。
1993年10月,镇安金矿建成。一座黄金尾矿库几乎就建在村民的头顶。2002年,镇安金矿改制为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集采、选、冶于一体的黄金生产企业。矿石处理能力为每日500吨。2005年全年采矿12.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4万元。尾矿库经过5次增坝扩容,容量近100万立方米。
镇安金矿一直采用“全泥氰化碳浆吸附法”生产黄金,尾矿库中用于提炼黄金的氰化钠是剧毒品,易溶于水。据介绍,人短期内口服大量氰化钠,呼吸立即停止,可造成猝死。氰化钠对水生物也有很强的毒性,水中含量超过0.2mg/L以上,大多数鱼类就会迅速死亡。
然而,这样一个近百万立方米的“毒库”就建在米粮河河畔。米粮河河水经几条河流,在湖北省境内注入汉江。
据了解,位于秦岭山中的镇安县还是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整个商洛市有400多个滑坡点,镇安就占200多个。一位光明村村民说,20多年前,泥石流冲毁了村里十多间房屋。很难想像,一个建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尾矿库,倘若滑坡、泥石流再次发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毒库”垮了
4月30日下午6时多,小伙子狄伟正在尾矿库坝上参与加坝增容施工。和他一起工作的有十一二人。当时,狄伟正用卡车运土往坝上填,突然感到车体猛地往下陷,他立即跳下车,没跑几步就被裹在矿浆中……然而,当随着矿浆奔涌而下的他渐渐停下来时,已距山上的施工地点近千米了。这时候,他身体的腰以下部分已经被矿浆裹得严严实实……他于是伸手抱住旁边的一棵树大声呼救……但是,由于矿浆中含有氰化钠,救援人员不敢轻举妄动。待3个小时后,狄伟被救出,可是,他的肋骨和盆骨已经骨折……
事后有关部门的通报中称,2006年4月30日18时40分左右,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坝下9户居民房屋被毁,22人被淹埋……后来,当地政府发布消息证实,5人生还,17人已无生还可能。
除此之外,事故造成的后果还有,20多吨含有毒物质的尾矿浆倾泻,部分侵入米粮河河道。另外70多吨含毒矿浆还残存在破损的尾矿库中,岌岌可危。
全力抢救
溃坝事故立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陕西省委、省政府也随即对事故抢险和处置工作进行了部署。
镇安县政府在事故发生当晚颁布政府令,要求禁饮河水,停止灌溉作业,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5月1日,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非煤矿山尾矿技术专家组深入事故现场,为防止库坝压力过大继续坍塌,排除库区矿水1.5万立方米;为防止泄出的矿浆顺水而下,镇安县政府组织抢险人员,在米粮河下游修筑6道围堰,形成梯级形式,逐级围堵含有氰化物的尾矿渣;为了对渗入河中的尾矿液进行全面处理,抢险人员分别在滑水河水电站、白塔河桥、山阳杨地等3处用装满石灰、漂白粉的编织袋筑成三道过滤坝,从而进一步防止可能出现的水污染问题。
5月2日凌晨4时多,陕西省长陈德铭带领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赶到事故现场,主持召开抢险救援工作现场会,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5月3日早8时,一条长1400米的人工河修成,使上游来水改道人工渠,从而绕过原河道尾矿浆侵入处。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水体污染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没有形成长距离扩散。
5月4日,为应对即将来临的雨期,有关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严防雨期尾矿污染扩散。
5月6日,事故处置小组负责库坝抢险工作的王浩告诉记者,针对尾坝库中残存的70多吨尾矿,有关专家制订了修筑低堰、钢网水泥喷浆、修筑低坝、修复尾矿坝的系列方案。目前,低堰正在施工,尾矿坝修复完成可能要到9月份。
为何祸从天降?
一位在坝上参与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工程承包人是选矿车间主任张志华,现场施工负责人叫张志亚,与张志华有血缘关系。当时,加坝的方法就是往坑里添石头和土,然后,用蛇皮袋装上矿渣往上堆砌。事故发生的当天上午发现,虽然总是添土,却不见坝增高,直到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坝体下陷的迹象。
陕西省安监局副局长马延平5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故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中,现初步查明,金矿尾矿库的六期加坝增容工程中,后四期都属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违规操作,其设计方和施工方并无相关资质。
镇安金矿2005年全年实现利润86万元,而在2006年却计划实现利润378万元。
镇安县一位领导在镇安金矿2006年生产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表示,要“大干快上”,他说:“当前,金价上扬为我们企业在困境中实现自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机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当前的大好机遇……”
(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