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科院上个月底公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显示,经过一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国内地的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2005年1至9月住宅空置面积与2004年同比增长4.2%。有学者估计,真正的空置率远超过这个数字。而这份报告的结果也显示,北京替代上海成为了房地产泡沫最为严重的城市。去年北京楼价飙升了20%,商品期房的同比涨幅更高达23.2%。
调控措施未达预期效果
至于央行加息为经济降温的效果,分析师普遍认为并不会太明显。因为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并不完善,而且按2004年加息的经验来看的话,并没有对楼市带来显著打压。
2005年初,中国国务院下发了有关控制房价的通知以及具体措施,同时也动用了税收、利率等杠杆来控制房价。虽然不少专家学者都质疑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认为房地产泡沫爆破,可能会造成经济硬着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在调控时总是投鼠忌器。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但太过严厉的措施的确可能引发一场信贷危机,并非是可取的调控方法。于是,中央在2005年出台的调控措施并未达致预期效果。
除了加息之外,今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未出台。但由于2005年和现在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以调控措施很可能与去年雷同,最多只是加大一些力度。鉴于去年的经验,可以预期,房地产只能表面上略为冷却,2007年仍会重复今天的局面。
应扩大供应低价住房
中国内地居民和海外投资者始终对房地产充满信心,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未来市场需求有憧憬。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分析师谢国忠多次指出,中国房价收入已经高于国际水平很多,足以证明泡沫的存在。但人们仍然认为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这番憧憬使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作为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劳动人口竞争激烈,居民收入的增速是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的。
对于房地产过热,治本的方法在于缓解“三座大山”之一的住房,即由政府主导,增加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很多国家政府都有为大众提供经济适用房的经验。例如,香港大约有3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廉价公屋,新加坡政府组屋居民更占了总人口的84%。这样的政策不仅解决低收入人口住房问题,也避免了市场对“未来需求”的非理性憧憬。
换句话说,在香港或新加坡的公屋不仅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且也没有影响到商品房市场。众所周知,这两座城市商品房市场依然十分活跃。
对中国来说,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不仅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非理性憧憬,从而达致为房地产降温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楼市泡沫爆破而导致经济硬着陆。因为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将会形成两个不同的价格走势,商品房价格并不会跟随廉价的经济适用房而暴跌,仍然由市场的供需机制来决定。所以说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是项一箭双雕的措施。
必须解决“三座大山”
“十一五计划”期间的一项工作重点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目前中国居民存款已经高达15万亿人民币,而且还在快速增长,可见中国人不消费的原因并非没有钱。人们存钱的原因主要还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多数人对于“三座大山”,即住房、医疗、教育感到无奈,只有靠储蓄来增加安全感。
提高消费的关键,是要解决公共品严重短缺的问题,而发达市场经济体刺激消费的金融手段,如降低存款利率等,在中国难以奏效。因为发达国家的“三座大山”远不及中国的沉重。只有在规范的市场机制里,加息等手段才能起到预期效果。(新加坡《联合早报》)高昂的楼价让低收入人士望“楼”兴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