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今天,你杀了吗?”当这句不无戾气的寒暄成为白领人群的问候语时,“杀人游戏”的风靡程度可想而知。“杀人游戏”是美国的舶来品,参与者扮成法官、杀手、平民等角色。据不完全统计,玩家高达100多万人,一种“杀人游戏”的会员组织——杀人游戏俱乐部,正在各地遍地开花,许多白领趋之若鹜,痴迷者几达两成。
“杀人游戏”登陆中国后一直备受争议,捧之者褒为益智的珍品,因为它强调团队精神,考验参与者的推理能力,带给参与者无限的心灵乐趣;贬之者则视其为败坏人心的渊薮、充满谎言的恶作剧和心怀鬼胎的魔鬼,因为要想娴熟地玩“杀人游戏”,就必须学会说谎、伪装,把人性中最不为人知的弱点一一呈现。
其实任何极端的毁誉都有失偏颇,“杀人游戏”只是一种游戏,视其为洪水猛兽大可不必,MBA课程和拓展训练就曾拿它锻炼心智;但它也并非毫无人格心理上的后果。所以,与其争执于“杀人游戏”的优劣,不如探究它大受白领、学生青睐的原因。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个体的焦虑体验与日常困扰,往往与其置身的社会结构性变迁密切相关。现实生活强调竞争同时强调共生,它信奉智商至上也强调情商为王。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嬗变下,公众承受的心理负担越来越大,需要释放、需要宣泄、需要在“搏杀”中得到快感和承认,这正是“杀人游戏”盛行之原因所在。
为什么“杀人游戏”的玩家大都是白领、学生和演艺圈人士?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人对变化的社会脉动感觉最为敏感,他们背负的各种社会压力也最为沉重。以白领为例,当下的压力、社会关系的矛盾、对未来的茫然,都让他们心力交瘁。求助于“杀人游戏”,确实能使他们得到片刻的心灵慰藉。
是的,一味陀螺似的疲于奔命,终究会出毛病,卸下藏匿在灵魂深处的负荷大有必要,因此玩玩“杀人游戏”并无不可,只要别过于沉湎和“学以致用”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