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凄凉湿地”自然森林保护区一瞥。
本报记者 李景卫摄
前不久,记者前往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州进行采访,所到之处,人们总是自豪地告诉记者,塔斯马尼亚自然环境最优美,空气最清新,是世界上最后一处人间天堂。
抵达塔斯马尼亚北部的德文波特机场后,记者就被带进100公里外的自然森林保护区——“凄凉湿地”。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的名称背后有一段故事:在殖民时期的1828年,当时的政府测量员约翰·韦奇率领测量小组在这块湿地测量。测量期间,他们夜间就在林中攀枝露宿,整天泥水满身,像个落汤鸡。韦奇为此给那里取名“凄凉湿地”,用以铭记自己的亲身经历。据考证,“凄凉湿地”原为一座岩洞,顶部的地表似草帽的帽顶高高凸起。经过年复一年雨水的侵蚀,一天,“帽顶”突然塌陷,中央部分直落地下70米,成了一顶翻了个的大“草帽”。
这里地势低洼潮湿,适宜树木生长,600公顷的“凄凉湿地”慢慢地变成一片珍稀的黑檀林,枝叶繁茂,株型高大,一般都在50米以上。黑檀木为艺术家所钟爱,更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装饰和家具用材。20世纪30年代,木材加工业兴起,人们大量地从“凄凉湿地”砍伐黑檀木。当时运输手段落后,整株砍伐不便拖运,因此许多黑檀树被拦腰砍断。多年的乱砍滥伐使“凄凉湿地”的黑檀林遭到很大的破坏。40年代末,当地地方立法机构颁布法律,严禁任何人从“凄凉湿地”砍伐一草一木。在铁一般的法律强制下,“凄凉湿地”的黑檀林得到了保护,并逐渐重现茂密苍翠的蓬勃生机。
如今的“凄凉湿地”丝毫不显凄凉,既是塔斯马尼亚的一大自然森林保护区,又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游人可以沿林中小径漫步,养身健体,也可在魔法小道上捉迷藏,游中取乐;寻求刺激者可以抛身于折弯滑道。110米长的滑道可以在14秒内将你带入70米深的谷底,两道急弯不仅给你内脏全部折出体外的感觉,最后令你如入万丈深渊。
离开“凄凉湿地”,记者驱车来到西北部的布里顿木材加工场参观采访。方圆数公顷的加工场内,黑檀木原木和板材堆积如山。这场景与森林保护似乎不太协调。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罗斯·布里顿董事长自有说法。他说,这个家族木材加工场是他祖父辈于1907年开办的,明年就100周年了。60年前,他祖父就警告说森林资源逐渐匮乏,木材加工场恐怕难以为继。可60年过去了,加工场不但维持下来了,而且生意日益兴隆,所加工的木材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大量出口。5年前,加工场还开始了对中国的黑檀木出口业务。为什么木材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呢?布里顿的回答是:“严格执法,合理采伐。”各木材加工场都有一定的木材限额。布里顿木材加工场是岛上两大木材加工场之一,年定额为8000立方米。在场内,所加工的木材量要如数上报;在采伐区,有林业警察现场监督。除此之外,各木材加工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砍倒一排树,营造一片林,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最小的一个州,人口47万,面积不到7万平方公里。令人惊奇的是,全州40%的土地及森林资源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不开垦、不放牧、不滥砍伐,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塔斯马尼亚的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林木参天,风光旖旎,不负“人间天堂”之美称。
(本报堪培拉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