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猜想 神秘帛画究竟是何物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这一考古界信条是排除无效信息,最终获得真实鉴定结果的必然过程。虽然在日本发现的这幅帛画命运尚待裁定,但在潘深亮研究员和众多藏家协力下,朱先生昨日与晨报记者一起对新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
■猜想一:帛画是吐蕃侵唐遗物?
昨日,晨报记者通过互联网对帛画题款文字进行了资料查找,最终在《汉书》里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这段文字,描写了道教产生之初的祭奠仪式———然而道教的文字为何会出现在小乘佛教的图画上,而且这图画还是当时在中原很少流传的异族欢喜佛像?藏家翻阅《唐书》后得知,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占河、陇广大地区,至是年十月,京都长安失守。郭子仪至商州(今属陕西),收集散卒及武关(今丹凤东南)守兵合计4000人,以雪国耻激励将士;又以昼击鼓张旗、夜燃火等疑兵之计,吓退吐蕃,收复长安。
“此时正值吐蕃实力大张之时,中国西北广大地区已经被其占据,藏传佛教可能也开始传入。战时死亡人口较多,这张帛画可能与超度亡魂有关,有可能是汉藏文化融合的早期见证,也是两民族独特宗教交融的代表。”帛画主人朱先生如此认为。
■猜想二:英国人从敦煌盗走?
按照常理,丝织品、纸张的保存年代最多数百年,只有极少数能在特殊环境下保存至今。朱先生认为,这件丝织品一定是在石窟、洞穴等封闭环境内长期尘封,才得以流传至今。“类似的例子在敦煌洞窟内都有发现,甚至一些汉代丝织品也有完整保存至今的特例。我认为,这张帛画如真是唐代文物,很可能是近代才被从洞穴里发掘出来的。”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曾从敦煌洞穴中掠走大量在干燥环境中保存下来的文物,朱先生认为,只有大西北才有保存帛画的气候条件,其保存地说不定就在敦煌。“说不定是斯坦因将密宗画从敦煌盗出后,转卖给了日本人,”朱先生猜想。
据悉,现存的早期唐卡最古老的年代不超过元代,藏地传说的“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一直无物证。因此朱先生的帛画如经证实,将成为中国古代宗教史研究的一大突破。
■猜想三:遣唐使将画带回日本?
之前曾有藏家认为,日本早期派出的遣唐使从中国取走了这张帛画。甚至有人大胆地猜想,这位日本遣唐使可能和唐军将领熟悉,因此获赠了从吐蕃军队俘获的战利品。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共派出遣唐使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因此,存在日本遣唐使将帛画带回日本的可能性。
但是朱先生认为,这件东西由于保存完好,不像在人家代代相传的东西。“保存得这么完好,应该是从封闭环境找到的。我觉得这件帛画被重新发现是在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