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作者与李华伟博士(右)交谈。
4月的华盛顿碧空万里,鲜花盛开。从纽约罗切斯特到华盛顿旅游,我特地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拜访了久仰大名的亚洲部主任——李华伟博士。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国家图书馆,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近一亿。图书馆位于华盛顿东南一街,由三座分别以三位美国总统命名的宏伟建筑组成。亚洲部设在最早建于1800年欧洲古典风格的杰斐逊大楼二层。
走进亚洲部阅览大厅,一股东方文化的风迎面吹来,慢慢地浏览一排排图书索引架,体会到一种穿越历史、穿越不同文化的厚重感。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不同主题的中文、日文、韩文、蒙文,以及东南亚各语种的图书分类保存。中国古籍出版社的赠书仪式,不久前在这里举行,中间的台子上还摆着出版社赠给图书馆的样书,那些印刷精致的图书,代表了中国图书的最高水平。
经过阅览大厅向右拐,就看到主任办公室。敲门进入,只见李华伟博士正在打电话,他示意我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等待的时刻,我注意到他办公桌上的台灯古色古香,底座是白色的中国古瓷,上面布满了殷红的梅花,中间加着几朵淡黄色的菊花,静静地表述着东方艺术的精髓,韵味十足,意境深远。侧面的墙上,有一幅巨大的中国书法——“书”字,笔触苍劲有力,且融合了秀雅之气,“书”挂在这里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李华伟博士放下电话,向我走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我们像老朋友一样地聊起来……
博学长才智
被誉为“经纬枢纽 华美桥梁”的李华伟博士风度儒雅,平易近人,融学者的才智和管理者的气度于一体。
他1933年生于广东新会,父亲是公务员,母亲生于书香门第。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李华伟1945年在南京完成初中学业,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1954年在台湾师范大学毕业,1957年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录取,赴美留学。在匹兹堡大学一共七年,读了三个学位。当时,他像所有留学生一样,靠打工维持学业。他在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打工时,负责书库上架。由于学习刻苦,工作勤奋,深得馆长的赏识,在他毕业时,为他提供了在图书馆正式工作的机会。从此,他就“三年跳一个台阶”步步高升,从副主任升主任,再从副馆长升馆长。曾历任匹兹堡大学、都肯大学、宾州爱丁堡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行政职务,并成为全美第一位华人馆长。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西方的土地上获得成功,他靠的是执著和韧性,是他柔中有刚、外圆内方的东方性格。他待人诚恳热情,做事一丝不苟,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品质造就他成为强者。同时,他广博的学识储备,拥有的教育硕士、图书馆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为他成为世界一流人才奠定了基础。
由于他在国际图书情报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并担任国际图书馆学会联盟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委员会委员职务,还多次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他的专著有:《图书馆学的世界观》、《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等,以及大量学术论文。
激情报祖国
中国改革开放吸引了无数海外赤子回到故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1982年,李华伟博士以外国专家身份第一次回到久别的祖国,他结识了许多图书馆界的同行,这激发了他要用自己在海外多年的经验,为中国的图书馆发展尽力的激情。他在国际图书馆界的名望和成就很快引起许多高校的关注和兴趣,几乎每年都有不少院校邀请他回国讲学。他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联合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学院等为客座教授,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信息中心、兰州文献信息中心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设立了国际图书馆员培训计划,先后有来自世界各地160多位学员完成培训,其中近百人来自中国大陆。他们都是图书馆长、副馆长及部门主任。这一培训计划成为国会图书馆国际合作的典范。
在李华伟博士的倡导下,首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于1996年在北京举行,两国近百位图书馆长和专家学者就“全球的信息存取——挑战与机遇”,展开热烈讨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美图书馆界的合作从此开始。李华伟博士做了大量牵线搭桥的事,很多时候是成就他人,他并没有得到什么。我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身为华人,我乐于作个桥梁。”他所做的一切的确是令人敬佩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