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徐苗苗摄影报道
71岁的刘玉甫在哈尔滨铁路局做了40年的工程师,退休以后开始专心研习书法,用10年时间编撰了一本彩色《草字典》。
刘玉甫7岁起熟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家教极严,家长每天给他留的作业就是临摹古人书法,完成不好要全部重写,这样的训练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 上中学以后,他又大量阅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说文解字》等名家名篇。23岁那年,他考入哈尔滨市铁路局工作,一手漂亮的宋体字让他备受赏识,单位一切需要抄写的工作都由他做。时间久了,他嫌一笔一画的宋体字写起来太慢,就开始练习运笔如飞的草书,先后临摹了王羲之、苏轼、怀素、张旭等大家书法,他的字体转型后很多同事家里有人过生日都会预约他的作品,刘玉甫先后参加了省级和国家级的书法大赛,捧回来20多本获奖证书。
1995年,刘玉甫从单位退休,定期在建筑大学和哈师大教学生们书法,喜欢旅游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找到文人墨客在当地留下的碑文研究一番。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生手中的《草字典》编得过于粗糙,有些没有作者的字典滥竽充数,而且没有语境学起来枯燥无味。他便以《唐诗三百首》为模板,重新编写《草字典》。这本字典沿用了《新华字典》中的偏旁部首检字法,正文部分是《唐诗三百首》的诗文,包含了7000多个常用字,在每一个字的左侧都标明了这个字的作者,为了方便临摹,还在字的右侧标明其简体字的写法。除此之外,刘玉甫还对照《新华字典》,找出了《唐诗三百首》中没有的汉字,再根据手头的资料找到名家手迹,加入字典。
2005年,刘玉甫的《草字典》初稿完成,为了让这本字典看起来更加美观,他又在原有基础上给字体染上了金色、绿色和粉色,准备重新编撰一本彩色的《草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