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贾辉 摄
“苏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让人们看到了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什么叫现代的管理模式。这不是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所能学到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走访沪苏浙,我省学习考察团成员深有感触。他们说:“苏州工业园的发展经验十分值得哈大齐工业走廊借鉴,我省工业走廊的规划建设只有立足高端,采用新模式、运用新机制,才能拥有竞争力、获得新效益。”
“服务标准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工作日;24小时处理紧急事件……”这是声名远播的苏州工业园一句醒目的标语。在外人看来,此样服务标准已堪称优质。然而,对众多入区的投资商而言,仅有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他们更看重的是这里现代化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新、从新到强的过程。园区人12年的奋斗,把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现代工业与理想家园完美结合的“新天堂”。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50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州工业园的财富神话主要得益于新加坡源源不断的经验输送。园区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苏州工业园辟建之初,就将目标锁定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新加坡政府不但为园区带入了建设模式,也引来了“观念碰撞”。
当年,掘土机在园区轰响时,苏州人普遍认为,那里开始盖楼了。但在两年时间里,人们看到的却始终是地下作业,各样的管线在地下深埋,且首期开发的8平方公里全如此这般。接下来,铺路、绿化,这与习惯上的开发建设大相径庭。苏州人不解。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理解了。此后,无论工厂建在哪,居民楼盖到哪,道路开膛破肚的现象都没有出现过。
不仅于此,苏州工业园还设立了总额超过20亿元的创投引导、创业担保、人才培训专项基金;成立了注册17亿元、排名全国前五位的风险创投公司。在审批方面,工业园的高效、快捷更是享誉海内外:一是网上预审批,需要审批的企业,通过网络便可以完成审批的过程。二是一站式服务,这里的工作人员几分钟内便将所有职能部门的章盖好,审批也由此结束。
在以年19.7%%的速度增长、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浙江省镇海经济开发区,记者同样领略了全新的运作模式所演绎出的发展奇迹。2004年,镇海开发区辟出0.8平方公里的土地,投资1.5亿元建成了北欧工业园,然后全权交由开发区的其他外资企业自主招商。目前已有5个北欧国家的8家企业入驻园区,去年实现效益7000万美元。镇海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邱仁先很有体会地说:“模式是思想、是理念、是经验的具体化。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成就大事、缔造辉煌。”
诚然,任何模式不能从一夜间冒出,创新乃至模式都是在渐进、演化和持续中产生。问计长三角,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识、把握和运用了这一点,并由此生发出强大的带动和辐射力,推动了经济列车疾速飞驰。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的嘉定区,是中国大陆第一辆小轿车的诞生地。80年代上海大众落户后,他们就有计划地相继引进了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铆足劲儿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工业基地。2001年9月,嘉定开始筹建上海国际汽车城,经过近5年开发建设,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集制造、研发、贸易、博览、运动、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城已傲然崛起,其集聚式汽车产业经济框架亦初步形成。
在国际汽车城的核心居住区安亭新镇,记者看到,这里绿茵如毯,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异国情调,道路旁不见像蜘蛛网一样的高压线。原来,安亭镇在规划伊始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体制和机制,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原则。建成后的安亭新镇,有国内第一条完整的民用共同沟、国内领先的卫生防疫系统和智能化的物业管理体系,其建筑科技含量和建筑艺术价值,在国内首屈一指。嘉定区委代理书记、区长金建忠在谈到嘉定的发展模式时说:“嘉定要立足长江三角洲,依托全市综合优势,着力探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成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综合实力和较强辐射能力的组合型现代化新城。”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