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部分本土企业认为此为重大利好
新快报记者 林晨
关于“‘禁鲜令’6月1日前将被解禁”的消息,近日再度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度在乳制品行业引起广泛争议的“禁鲜令”,是否真的面临着取消的命运?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日前向外界透露,俗称“禁鲜令”的《国家食品标签标准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期有望停止使用,这意味着,从去年10月1日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以来,一直套在低温巴氏奶阵营脖子上的紧箍咒将被解开。
“禁鲜令”招致强烈反对
据报道,王丁棉认为,《指南》是供执法部门执行《通则》的具体指导性文件,但在编写过程中只参考了少数专家意见,没有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埋下了现在的争议。“将巴氏奶叫做鲜奶是国际惯例,如果取消‘禁鲜令’,对于低温奶阵营是一个大的利好。”他认为,标不标“鲜”不该一刀切,而应当进行规范,“什么样的奶可以标‘鲜’,有关部门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事实上,“禁鲜令”之所以引起奶业广泛关注,实际上背后是一场关系到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阵营的市场争夺战。此前,高温奶凭借可长期保存和相对廉价的优势占据了国内乳业七成的市场份额,而巴氏奶依靠的却是以“鲜”字打市场。
“禁鲜令”招致了包括三元、新希望、燕搪等知名品牌在内的城市型乳品企业的强烈反对,这些企业纷纷认为自己的巴氏奶就是消费者心中的“鲜奶”,应该准予标明。“禁鲜令”的实施会对巴氏奶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为“鲜奶”是巴氏奶的一大卖点。近年来,随着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的大肆扩张,巴氏奶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禁鲜令”夺走巴氏奶企业营销上最关键的王牌,无疑会令其雪上加霜。
王丁棉表示,正是出于多方面利益的考虑,“在6月1日‘禁鲜令’实施的最后期限前,应该会出台一个正式的通知来取消‘禁鲜令’。但即使通知不出台,有关部门还是会继续争取解禁的”。
昨天下午,广东本地的奶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在没有看到国家正式法令出台前,无法对影响作出判断,也不便过多评价。“如果真正取消《指南》的执行,无疑对广东的奶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背后两大纸业集团的较量
“禁鲜令”表面博弈的双方是“巴氏奶”和“常温奶”,而其实与它们分别同坐一条船的利益方还有国际纸业与利乐两大跨国包材供应商。中国乳企每年销售额最多不过百亿元,行业利润率不到5%,但为它们提供包材的巨头,其全球销售额却以数十亿欧元计,利润率高达20%。
较晚进入中国的国际纸业,在利乐无菌包的绝对优势下,坚持把常温包装业务卖掉,专注于为纯鲜液态产品提供“屋型”包装。去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的《指南》,对“巴氏奶”则是当头一棒。因此,在利乐力挺“禁鲜令”的同时,国际纸业一直与“巴氏奶”谋求解禁。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禁鲜令”真的得以解除,国际纸业从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如果《指南》得以取消,那么国际纸业或许将在此前竞争的劣势中扳回一城。 上图: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领取新鲜牛奶。随着社会的发展,牛奶与大家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
[链接]巴氏奶VS常温奶
巴氏奶:
是将原料奶经过80℃以下长时间加热处理,这种奶保质期一般在7天,且需要冷藏,这类奶营养保存好。这类生产企业以本地企业、光明乳业、北京三元乳业等为代表。
常温奶:
经过137℃的瞬间热消毒,能常温保存,储存期在半年左右,运输方便、安全。这类生产企业以伊利、蒙牛为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