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经济爱国主义
近年来,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名义下,韩国国内市场总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产品,保护自己的国内企业,保护韩国人的就业市场。
撰稿/詹小洪
韩国对外经济依存度极高,向国际市场谋生存、求发展是韩国上下一致认同的国策。 他们往往标榜自己坚决主张自由贸易,最担忧的是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韩国的媒体上,屡见激烈抨击国外“经济爱国主义”或“经济民族主义”的文章。然而事实上,近年来,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名义下,韩国国内市场总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产品,保护自己的国内企业,保护韩国人的就业市场。
韩国人大多认为,作为韩国国民,就应该食用韩国国土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美其名曰“身土不二”。为了捍卫农产品国内市场,韩国农民可以说是多次付出了血的代价:从2003年世贸组织墨西哥坎昆会议时农民首领李京海的切腹自杀到2005年世贸香港会议韩国农民最夺世人眼球的街头示威;对美国牛肉的完全禁止进口到最近的到部分开禁,韩国千方百计地守护自己的“韩国牛肉”。处处可以看到经济爱国主义或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子。尽管中国大米与韩国大米质量几乎完全一样,价格仅是其1/5到1/4,而且美国牛肉也不比韩国牛肉差,但韩国国民似乎更愿意算政治账。
为扩大对外贸易额,近年来,韩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与许多国家开展FTA谈判或签订了FTA协议,也确实收获颇丰。然而韩国与其头一、二位的贸易伙伴中国和日本的FTA谈判却进展缓慢,步履艰难。因为中日两国都要求韩国开放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市场,而韩国政府不能同意,名为不愿意违背“身土不二”的古训,实际上是不敢得罪本国的农民。马上就要展开的韩美FTA谈判,农产品特别是大米市场是韩国必须守护的底线,而美国却声称农产品贸易在两国谈判中决不能成为例外,两国政府都有强烈的民意支持作后盾。
韩国竞争力较强的是他们的制造业产品。而像教育、医疗、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广播电视出版这些文化服务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则明显处于劣势。这时爱国主义往往就成为这些行业打的一张政治牌了。以电影业为例,在美国政府一再施压下,韩国政府被迫同意将国产电影的配额从每年的142天降低到71天。电影从业人员立即举行声势浩大“反对扼杀韩国电影”的抗议活动。一连几个月,每天由一两个电影界著名人士轮流举着标语牌到韩国国会、政府门前、美国驻韩使馆进行马拉松式的抗议。裴勇俊、张东键、宋慧乔、李英爱这样的巨星也悉数登场。
如果说上面反映的主要还是非政府的民间经济爱国主义思潮和活动的话,那么在防范外国资本对韩国支柱企业的收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则是政府与民间携手了。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发生在韩国这样的事例很多,仅举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说明。
2003年10月,韩国外换银行的50.5%的股份被美国的投资基金龙星基金以1.38万亿韩元收购,后者并得以取得了外换银行的控制权。今年3月,龙星基金打算出售这些股份,估计将赚得近2.6亿万韩元(约合26亿美元)的差价收益。一石激起千层浪,韩国从民间到政府部门纷纷谴责当初的“廉价出售”,金融监督院、国家大检察院都介入调查外换银行出售时是否存在猫腻。当事人龙星基金“考虑到韩国的国民情绪”,企图花钱消灾,以向韩国社会发展基金捐助1000亿韩元(约1亿美元)了事。但是民众的愤慨导致部分政客要求政府通过立法将外国投资者拒之门外。以此事为契机,5月初,韩国政府制定出可以对转让外国资本股票所产生的差价征税的《征税条约修正案》。
龙星基金出售外换银行的风波对韩国吸引外资带来了消极影响。据韩国报纸报道,今年头4个月,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证券市场累计购买了4万亿韩元的股票,在随后短短的十几天内,抛掉了2万亿韩元。今年第一季度在韩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30%。外国企业认为“韩国敌视我们,对外资要赶尽杀绝”。韩国一些媒体批评这是一些政客“有意煽动反外资情绪的大众迎合主义”,使得产生了“韩国人的外资厌恶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