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网带您探秘北京最大地下城
面积相当于5个东方新天地的北京最大“地下城”在中关村建成完工。在这个名为“中关村地下综合管廊”的地下城中,拥有北京面积最大的地下商场,但更引人瞩目的则是能开车维护的地下市政管廊,以及连通区域内20栋大厦的2公里地下环形车道(又称环廊)。
昨天下午5时,为亲身体验一下这个新建成的中关村地下管廊,记者搭上了负责该项目的北科建集团经营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峰的车。 而此时,北四环中关村附近早已排起了长龙。
环形车道 商铺 管线 城下城分三层
慢慢驶入环廊,7.2米宽的环廊道路,被划分成了两条车道,即便是两辆车并排行驶,道路的空间也显得相当富余。沿途不时还有几处宽阔的停车港,以备车辆出现小事故而造成整个环廊的交通堵塞。
李峰告诉记者,这个6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共有三层,地下一层是2公里的地下环形车道,连通了区域内20多栋大厦;地下二层则是20万平方米的商铺,以及车库与物业用房;而地下三层则是市政管线管廊,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都铺于其中,人员可直接进入其中进行维修。
出入口多限速30 环形车道直通北四环
“地下环形车道早已建成,但现在还没有正式启用。”李峰一边开车一边说,地下环形车道正式启用后,在西区写字楼及卖场周边共有10个出入口与地面出路口连通。
据了解,中关村广场地下交通环廊体系,在西区写字楼及卖场周边共有10个出入口与地面出路口连通,可以直接北四环。且环形车道部分设有13个出入口与广场内各大卖场、写字楼的地下近万个车位相连。
李峰说,环廊系统正式启用后,哪个写字楼车位还有富余,怎么前往都将在电子显示牌显示出来,以帮助车主在最快时间内找到车位。
由于地下环廊内的出入口特别多,虽然车主在一路上都能看到类似灯箱广告似的交通指示牌,但为保证行车安全,环廊车道的时速被限制在30公里以下。
照明充足空气新鲜 安全设施齐备
行程过半,由于照明充足,空气新鲜,记者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已身在地下。
负责环廊的物业公司总工程师黄菊萍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在环形车道的顶部,每隔几米就设有排风设备,同时在环廊车道的一侧,每隔50米就安装一个汽车尾气浓度监测器,一旦环廊内的尾气浓度超过了所规定的正常值,控制风机还会自动换气,以保持管廊内空气新鲜。
与此同时,为保证环廊内的安全,每隔25米就有一个消防栓,而火灾报警烟感器、消防广播系统、火灾报警电话等防灾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同时配以35个监控摄像头,使得整个环廊内的安全状况可以一目了然。
专家解析 中关村马路再不会“破相”
“通过铺设市政综合管廊,在中关村西区这片土地上,再也不用给马路安‘拉锁’,反复开挖来安装维护各类管线了。”昨天,在谈到“地下城”有何好处时,该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建筑师侯静岩打了小比方。“中关村西区的大街再也不会破相。”
由于以往北京其他地区没有采取地下管廊的形式铺设市政管线,因此在北京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条刚刚铺就的崭新马路,没多久就会被挖开铺设一些市政管线,填上不久又会被另一个部门挖开,如此反复,让人恨不得在马路上安条“拉链”。
而现在,把地上“拉链”变成地下“通道”的正是管廊这种建筑模式。侯静岩说,当初在设计时,考虑到中关村地区土地紧张,交通压力大,所以在设计时,考虑最多的便是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怎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地面不行,我们只能动地下空间的脑筋。”侯静岩说,当初规划时,设计小组首先针对交通问题考虑应在地下建一个环形行车通道,把区域内的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在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把区域内所有大厦的车位资源统一起来。
在把部分车流引入地下后,设计小组在综合管廊的地下二层,配上了相应的商业设施。目的就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商铺,把地面上的人流也引导到地下,以进一步减少由于地面人车混行而造成的交通压力。
在把交通道路、商业设施引入地下后,放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便是一堆复杂的市政管线了。侯静岩指着手边的市政管线管廊设计图说,出于避免反复开挖路面对地上交通的影响,以及将来便于人员进行维修,管廊形式无疑成为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在中关村“地下城”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共同沟)这种新型建设方式,在北京城区的商业密集区也是首次使用。
通过在地下建设环形隧道,除重力流的雨、污水管线仍采取直埋的方式外,其它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都铺设在地下综合管廊中,通过支管廊接入各地块。侯静岩说,这么做在提高市政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便于市政设施的统一管理,减少二级开发商的小市政管线建设费用以及今后的运营费用。
数字解读中关村“地下管廊”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管廊,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地下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
地下管廊不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蛛网”以及地面上的电线杆、高压塔等,而且避免了酸碱物质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
数字看管廊
■180亿元投资
中关村广场项目实际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120万平方米,地下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便高达1万元。
■20个应急出口
地下环廊内一共设有20个应急出口,一旦出现危险,环廊内的司乘人员可随时返回地面。
■10万平方米绿化
由于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中关村综合管廊的地面上进行了必要的绿化,地面以及屋顶的绿化面积已达到了10万平方米,给高楼环抱的中关村西区增添了可贵的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