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酒不成席,举杯邀四方。
夜晚才是簋街的魅力所在。
王嵩摄簋(guǐ)——圆口,两耳,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初闻北京簋街,还以为是“鬼街”,暗地里琢磨这必定是条陈年古街,因有几座曾风传闹鬼的老宅子而得名,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恐怖;后来得知那是条小吃街,整条街上挂满了灯笼,于是又寻思灯笼是不是为驱鬼而挂?等到了实地一看,才知道是猴吃麻花——满拧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
坐地铁到东直门下车,出站后举目眺望,一个高达数米的大酒杯闯入视线,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大红灯笼,这便是簋街了。信步游去,街边林立着不大的店面,却没有沿街叫卖的小摊,与印象中的小吃街又有所不同。时值中午,正赶上饭点儿,可是来这儿吃饭的人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整条街沉浸在略显慵懒的气氛里,让人很难看出这条声名远播的小吃街特色所在。
日薄西山,华灯初上,簋街像川剧变脸般换了模样。白天安静的街市一瞬间变得人声鼎沸,路边店前停满了车。刚刚从各色“铁壳子”里钻出来的食客们又迅速钻进一家家餐馆,座位很快被一抢而光,来晚的食客只能从服务员手里接过排队的号牌,在餐馆门前焦急地等待。天色渐渐暗下来,几家大店前的灯笼陆续亮起,红彤彤的光映在脸上,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让行人忍不住驻足观看,更让食客流连忘返。一位看管车位的大爷告诉我,现在还不是人最多的时候,等到了午夜,这里才叫热闹呢!“看这路两旁的500盏大红灯笼,多红火、多喜庆,要我说,路灯都用不着开了!”
这条簋街真有鬼
“以前这条街就是叫鬼街!”听了我对街名的疑惑,北新桥街道办事处的徐亚军主任向我解释道,“到这吃饭的人大都是夜里来,有些甚至通宵不散,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它‘鬼街’,后来觉得名字不大好听,还有点吓人,就更名为簋街。这个‘簋’是古代的碗,你在街口看到的酒杯叫‘爵’,有碗有杯、能吃能喝。要说鬼啊,我们这还真有——全是馋鬼!”
据徐主任介绍,簋街形成于1995年前后,当时社会就业人员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政府鼓励自谋职业,京城又有吃早点难的问题,于是几家小吃部就陆续开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夜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北京又极少有吃夜宵的地方,小吃部的老板们就商量着联合搞一个通宵营业的小吃街,簋街才有了雏形。那时候簋街远没有今天的热闹场面,还要靠附近的歌厅和出租车司机介绍客人来。后来川渝一带的麻辣口味传入京城,迅速赢得人们的喜爱,于是簋街又兴起了以麻辣龙虾、香辣蟹、麻辣烫为主的川味儿菜系,并延续至今。“不过在这可吃不到正宗的川菜,那股麻劲儿一般人受不了。”为了迎合北京的食客,簋街的菜肴在川菜的基础上融合了北方菜的特点,更加符合大众口味。徐主任戏称这里的菜为“北京川菜”。
历经风雨终繁盛
“没有一条街能像簋街这样经历了那么多大灾大难后还这么繁荣的。”提起簋街,徐亚军就像说起自己的家一样饱含感情。
2000年,东直门地区拆迁工作开始,到2002年初,1.5公里长的簋街大半条街的店面被拆除,只剩40几家苦苦支撑。3月15日,京城一些媒体甚至登出了“簋街:最后的晚餐”字样,纷纷预测簋街将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拆迁之后,又遇上道路改造,路两旁都在挖沟,严重影响了餐馆的生意。“当时我们就和施工单位商量,能不能一段一段地挖,而且要铺上挡板方便客人进出,他们很配合我们的工作。”8月28日,首届麻辣龙虾节成功举办,簋街复兴了!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的非典又使一大半店铺关门,很多餐馆被迫送起了外卖,簋街又一次面临危机。幸好几个月之后非典解除,在徐亚军和同事们的号召下,簋街举办了“狂欢夜”,这也标志着簋街的二次复兴!
社会的变迁造就了簋街,老板的精明发展了簋街,食客的捧场繁荣了簋街,如今簋街已经形成了拥有80多家餐馆,汇集川、鲁、苏、粤、清真等众多风味的“不夜街”。作为北京著名的一条特色商业街,簋街保留了古老而神秘的风格,也建起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今后簋街的夜晚将更加美丽而诱人。徐亚军主任最后说:“欢迎海外的朋友2008年来吃麻辣龙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