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客家传统社会》(上、下)
编者:劳格文
版本:中华书局2006年1月
定价:68.00元
这是一部对我国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多个客家聚居区域的历史渊源、传统社会结构、社会经济以及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岁时节庆等的调查研究之作,由法国著名人类学者劳格文(JohnLagerwey)主编,所收文章除部分海内外专业研究人员外,大多数为客家当地老人。材料的来源,或者是对客家老人们的深入采访和充分的社会调查,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所亲历的记忆,因此,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翔实厚重,可作信史。
书评人董晓萍
20世纪首尾之间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文化一元论到文化多样性的思潮转变,在欧洲思想文化的重镇法国,二战后,还诞生了一批重读拉伯雷、童年世纪和蒙太尤的著作,反殖民、反霸权、反对文化一元论,掀起了人文学术新潮流,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欧美世界的国家民族的。继起者劳格文(JohnLagerwey),法国当代的人类学家,研究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无疑是转向之举。此前,也曾有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多元文化问题,但大都是从地区或少数民族进入的,对中国文化传统来说,还缺少整体性。全球化之后,世界了解中国多了,但中国研究还不是主流,这也需要对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加以推介。劳格文研究的影响在于,由一个外人告诉世界,在世界公认的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国悠久、优秀、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长期富有多样文化的财富,包括地区间、民族间和代际间的和谐习俗并延续至今。在这种文化多样性中,人民的幸福指标同样是很高的。劳格文还把现代社会的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概念联系起来分析,指出,经济落后国家不等于文化弱势。在今天的世界上,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评价,通过中国汉族社会,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汉族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研究难度很大,但有世界意义。
劳格文主编的《客家传统社会》是这方面的精品研究。客家长期是海外汉学界的热点,在欧美学界、世界华人圈、中国两岸三地都有较大影响。历来客家时秀众多,孙中山等就是。20世纪以来,已有一批研究客家的中外著作,但由于政治背景、文化环境和学术等各种原因,水平不齐。特别是缺少中国客家大本营自己的声音,成为遗憾。劳格文选择了客家,可避免对汉族社会做泛泛研究。此外,该书轰动外间的一个特色,是由客家老人、地方学者和法国汉学家共同撰写,规范严格,讨论丰富,因此被公认为是最好成果。
劳格文是把汉族社会研究放到世界四大文明系统中思考的,因此强调历史价值,他说:“与全世界不管是中古时代的欧洲,还是印度,中国之农民社会的特征都很类似:是一个有土著口头传说和政府、绅士规范化的有文字的文化,无穷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的复合体”。他又说,他所追求的不止这些,他还要避免一般使用文化多样性导致理论定义化的毛病,而要把它与现代全球化的威胁结合起来讨论,使之具有新的社会意义,他说:“对我来说,这些社会的定义性特征,特别是我们如果把它与全球化的经济所产生的越来越趋同,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味道的文化做比较,那它的价值就在于是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表达”。他强调,只是要回到与千篇一律的全球化文化相对立的多样化民俗世界中去,并在这个意义上,向内补充“社会内容”,包括“社会组织”,使看上去让类型化的资料落地,就有使其成为有现实生命力的、有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和有人民创造的资料。
在所有理论讨论和资料使用中,如何选择历史因素?
如何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提高这类研究的适用性?这也是他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劳格文选择了历史、现实和民俗社会共同构架的方法,使本书既有不同的局部描述层次,又有总体构架。
以劳格文的观点看,在中国汉族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中,一个从属问题是地方性。
因为,用客家来说明汉族社会的代表性如何?它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是他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发现,客家文化中具有汉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作———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彼此之间,甚至在村与村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地方性中便有无穷的多样性。其他的从属问题还有:客家的民俗信仰,即祖先信仰;客家的汉族中的多民族问题,即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接触与融合问题;以及客家的族群、方言圈和文化圈等。凡此种种,都使当地汉族社会具有文化多样性。他们的来源复杂,但他们的幸福指标是一个。
劳格文在书中也采用了传说故事,但不是马上将之类型化,也不是一般地将之与地方志文献相对照,而是将之纳入社会史的框架内,发现口头传统与文献记录中的多样性。他说,自己“所热爱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拼图,当然要先把每块拼图的板块做很仔细地检视之后,再经过比较,才能说出一句较有说服力的、有关传统中国社会或传统客家社会的准确认识”。他对汉族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分析还有不少创新点,都对中国读者很有启发。《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