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一日电题:中国奶业初长成,发展空间仍巨大
中新社记者 尹丹丹
“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充满常情与诗情的几句话,既透露着国家决策层对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怀,也传达出了中国奶业所拥有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较高生活品质的追求,被誉为“食品之皇”的牛奶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纳入自己的日常营养表,中国奶业亦随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是中国奶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奶类产量、乳品加工量和城市居民乳品消费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去年,中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二十一点七公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二十四点八公斤与二公斤,分别较二OOO年增长了二倍、逾七成和八点八成。
不过,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中国奶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张喜武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增长和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奶类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据他介绍,发达国家的奶业在畜牧业产值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比如美国占百分之二十一,澳大利亚为百分之三十一,新西兰更占到百分之四十八,而中国只有百分之五。
在畜产品结构中,发达国家肉类与奶类产量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二以上,高者如德国是一比四,荷兰为一比四点六。“中国只有一比零点三三,就是说奶类产量是肉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仅让奶类产量达到肉类现在七千七百四十多万吨的产量水平,就已经存在相当大的生产发展余地。
在奶类消费方面,尽管近几年需求增长很快,但总体上说还是远远不足。张喜武举出一串数字:“目前,中国每天人均蛋白质的摄入量为七十六克,其中来自奶类产品的蛋白质仅有一点五克,而发达国家高达十五克。”尽管人均奶类占有量逐年增长,但仍然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其奶类人均占有量分别超过了二百六十三公斤和五百二十五公斤。
“另一方面,中国的奶类消费又极不平衡,甚至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居民至今很少或从不消费乳产品。”张喜武说,目前,中国奶类消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量偏低,仅为城镇居民消费的十分之一。“差距大也正是潜力所在。”
此外,针对中小学生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六年来,已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的一百九十多万中小学生受惠,每天都能喝上“学生奶”。但他们只是少数,中国现有二亿多中小学生,绝大部分尚未被计划覆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官员还是业界人士普遍感到:国民的饮奶习惯和奶类消费群体仍未真正培养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中国奶业的发展。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奶类消费市场尚有约七成有待开发的潜在消费空间,近十亿国民未进入牛奶消费市场。
对此,张喜武表示,中国奶业要发展,就必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消费,努力培养人们的乳制品消费习惯,扩大奶类消费群体,挖掘消费潜力。特别需要切实增强农村居民的喝奶意识,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规模,逐步使全国大中城市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在校学生能够喝上“学生奶”,小城镇和农村中小学的一部分在校生受惠于这一计划。“从中小学生培养消费人群,拓展牛奶及乳制品现实市场,培育未来市场,进而实现‘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