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尽管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似乎是无可争议的,但外国公司现在开始更加仔细地考虑是否要在中国投资建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些较为成熟的工业化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它们仍然可以为制造商提供很多东西。
成本上升商业机密难保
对外国制造厂商来说,中国仍具很强的吸引力。它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超过10亿人的市场,而且它目前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制造国。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增长了近3倍,比全球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快10倍。
然而,对于在中国经营工厂的缺陷,人们越来越感到担忧,其中包括成本不断上升和在保护商业机密方面的忧虑。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依旧低廉,但这并不总是一个企业家考虑的首要因素。譬如,对金喜来公司(Esys)来说这方面关系不大:新加坡每小时劳动力费用是中国的两倍半,但在电脑生产中,装配线上的劳动力费用所占比例不到2%。而且,各国工资差距正在缩小,尤其是熟练技术人员的工资。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总是涉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飞利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哥兹雷对中国情有独钟,但他表示:“我不想把很多涉及专利技术的制造业放到中国。我担心技术会泄漏出去。”
“混合战略”选择中国优势
美国电子产吕制造厂商哈贝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鲍尔斯说:“在我们的产品中,有40%是按客户要求订制的。中国太远了,我们无法把它当然自己的一个重要的制造中心。”哈贝尔公司的产品主要在北美销售,其大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
对很多公司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将是“混合战略”。斯腾费尔斯是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美国制造业方面的负责人。他所谓的“混合战略”是指企业按照一些变量———诸如技术复杂程度以及市场远近等———将生产分开,在各种情况下,都选择最具实际意义的地点。对于某些产品,中国会是合适的地点,而对于另外一些产品则不然。
(英国《金融时报》) 上图:中国的加工业需要提高竞争水平才能留住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