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五一”期间,北京故宫、石景山游乐园、凤凰岭、龙庆峡及全国各地的许多景点都曾超过了最大容量,有时甚至超过了最大容量两倍。我们知道,最大容量是各个景点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确定的接待量的上限。超过最大容量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意味着超过了景点的承受能力,对旅游资源特别是文物产生了掠夺式破坏。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名胜古迹,其可容纳的游客规模都是有限度的,超过规模就会产生破坏作用。而多数旅游资源一旦被毁,是不可能再生的。如故宫等著名古迹在几年的长假期间,不仅多次超过最佳接待量,而且超过最大接待量,使世界级文物承受了巨大的超负荷压力。这种因人多导致的空气、触摸等污染、磨损日积月累,对文物和自然环境的损害是难以用价值量计算的。
二是意味着降低了旅游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即使接待人员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但一些景区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大人看大人脑袋,小孩看大人屁股”,不仅使游览和观赏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如果因为人多,该看的没看到,该玩的没玩儿了,也难免使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此外,如果大量增加、启用临时性设施设备,安排非专业人员上岗,也难免导致服务质量有所降低。
三是意味着改变了正常的旅游活动规律,不利于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良性循环。尽管旅游活动有淡旺季之分,但这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且有相对稳定的周期和时段。而超过最大容量,必然使景区乃至与之配套的交通、商饮服务人员、设施、设备等接待能力供不应求;而在黄金周之后,这些集中的接待能力又将处于过剩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和能力的浪费。
防止超过最大容量的办法主要是加强预报工作。如果大家习惯了长假,黄金周暂不取消,那么可以考虑在黄金周期间设立如电台《一路畅通》那样的节目,及时播报景点情况,提示游人调整出游目的地。而更长远的,我们还是应该对黄金周的利弊作一个认真分析,提出调整或改进的意见。潘璠(北京干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