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汉川要求公费消费“小糊涂仙”酒,甘肃定西强行把亿元扶贫贷款发给农民。这两件事一个是针对公费消费者的,一个是针对生产者农民的。看似并无关联,实际上是同一种思想结出的两个歪果。
说来这两件事的主谋———当地政府的动机是极为良好的。一个要通过促销酒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一个是要通过贷款让农民脱贫致富,但为什么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柄呢?这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误区。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都是实现经济发展。但这两种经济体制实现发展的途径则有本质差别。在计划经济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政府的推动,政府决定生产者生产什么以及消费者如何消费。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决定公费招待喝什么酒,农民接受多少贷款,就是天经地义的。只要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采用什么强制手段都可以。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人和企业。他们生产什么以及如何消费完全是自己的权力,只接受市场价格的指引,而政府无权干预。之所以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在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有严重失误,引起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相比之下,由企业和个人在价格指引下配置资源,决定自己生产什么和如何消费,才有高效率和经济稳定增长。
汉川和定西政府仍然把自己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用计划经济的方式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表明,经济体制转向市场了,这些官员的脑袋还在计划经济里。政府动机善良而效果不好是必然的。“小糊涂仙”好歹也算名酒,却要政府以发文的形式推销,岂不是自降身价吗?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贷款亿元去为要退耕还林的土地修梯田、打水窖,脱贫没实现,农民还莫名其妙地背上债务,岂不是使农民雪上加霜吗?不少地方都出现过强制抽某种地产烟,买地产汽车,或者强迫农民集资修路、发展某种作物的做法。如此普遍的逼民消费或致富的做法说明这些地方的干部不懂得市场经济的精髓就在于把资源配置决策权交给企业和个人,市场能做的尽量交给市场去做。以错误观念去指导经济发展,能有什么好果子?
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但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差别在于,计划经济下政府的权力是无限的,而市场经济下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不仅规范公民的行为,也同样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要依法行使行政及其他合理的职能,它所运用的权力要有法律依据。一些地方政府官的错误观念在于认为自己就是立法者兼执法者,法律只限制公民的行为,并不限制政府。我国的立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喝什么酒,买什么车,种什么作物,贷不贷款的权利。任何人或组织无权干预公民的这些权利。可是汉川和定西的一些官员却不把这种立法放在眼里,粗暴干预了公民在喝酒和贷款问题上的选择权。哪一条法律赋予了政府官员干预公民这些权利的权力呢?没有,但他们就敢这样做,或者早已习惯于这样做,做了也不止一次两次了,无非这次倒霉被媒体曝光而已。
中央一再强调当前改革的中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能做的尽量交给市场去做,市场做不了的由政府去做。市场是主体,政府是为市场服务的。政府职能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彻底转变就在于,在有些问题上政府缺位(如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在有些问题上政府越位(如干预个人与企业决策自由)。政府职能转变也不是一味削权,而是有些权力要加强,有些要削弱,还有些要彻底退出。保证政府职能转变成功的是立法。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们之所以要把汉川推销和定西强行贷款这种屡见不鲜的事情小题大做,正是为了从中悟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实现这种转变。能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喝酒就不糊涂,贷款也不乱放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