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14日电(记者吕福明)他没拿过冠军,但他培养的焊工5次在全国焊接大赛中赢得冠军,5次获取亚军;他没捧过金牌,但他带出的焊工队伍5次代表山东省夺得团体冠军,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全国焊接界,他被誉为“冠军教练”“神奇教练”。
|
| | 他就是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培训中心焊接教练、高级技师王启峰。
一把焊枪,一件珍贵的马甲
身着蓝色牛仔上衣,黝黑的脸庞上一双很有神的眼睛,这就是王启峰给人的第一印象。“焊工这活又苦又累,穿不得新衣服。”王启峰说。
1980年刚学焊工时,王启峰拿起焊枪一打火,“噗”一下喷出火花,火红的焊渣烙透了帆布服,在胳膊上烧了一个泡。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他焊的作品竟是20多人中最差的。
知耻而后勇。三年学徒期间,王启峰没有睡过午觉,始终把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别人休息时,他到施工现场拣来废料,自己偷着练习。挽起王启峰的衣袖和裤腿,到处可以找到烫伤的痕迹。
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结业考试时王启峰得了第三名。很快,他的焊接技术得到同行认可,成为学徒工中第一个高压合格焊工,也是公司最年轻的高压合格焊工。
1989年,王启峰作为山东电建二公司的焊接班班长初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地时,外方监理并不认可他率领的这支外表粗糙的队伍。南方气候潮湿燥热,工地上气温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电焊作业又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王启峰身上捂出了湿疹,瘙痒难耐。但他没请一天假,抹点消炎药、打个点滴,带领大家坚持干好每个焊口。
1993年工程验收时,当初还对中方焊接技术撇嘴的英国工程师亚历山大,跑到焊接班来,见到王启峰就是一个拥抱。这位外方监理抓住他的手激动地夸他是“NO.1”,还跟翻译说要送给王启峰一件礼物。可他摸索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礼物,最后把身上的马甲脱下来送给王启峰作为留念。
一次失利,一个冠军的梦想
王启峰有种不服输的钻劲儿。1997年9月,他被调到公司检测中心任焊接教练。此前,他曾代表公司参加过一次全国焊接比赛,但因理论知识差与金牌失之交臂。也正是这一次失利,使他暗下决心:我没拿过冠军,但我培养的选手一定要拿冠军!
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王启峰来说,要读懂焊接技术书籍并非易事。但业余时间他还是翻着字典,一字一句地啃起来。看他那刻苦的样子,妻子跟他开玩笑说:“你要早下这功夫,大学都考出来啦。”1999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4届焊接比赛中,他培养的焊工第一次摘取金牌。王启峰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因为每次获奖的焊工都不再参加下届比赛,所以每次比赛都是年轻的新手。为了让年轻焊工尽快熟练掌握技术要领,王启峰每天都安排强度训练。人们在培训中心能看到三件宝:满是伤疤的胳膊、鱼网状的工作服和成堆的焊条头。它们见证了焊工们的付出,也见证了教练的严厉。仰焊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选手要蹲在地上,抬头弯腰,不准坐、扶、靠,气息要平,手要稳。每次训练下来,焊工们都累得腰酸腿疼,脖子僵硬,连站直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全国焊接技术比武难度逐年加大。去年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7届焊工比赛,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这种半自动焊法,稍有疏忽就会在焊接处留有气孔和夹渣。王启峰借来专业书籍,边研究边练习。当时,他就住在培训中心的一间屋内,晚上躺在床上也琢磨,想出法子就起来练。经过无数次揣摩练习,他用一个月时间掌握了这门技术。在比赛时,全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共有6人得满分,他的弟子占了3个。
每次弟子们登上领奖台时,是王启峰最开心的时刻。在第4届全国焊接比赛中,山东电建二公司包揽了团体冠军和个人全能两项桂冠。王启峰高兴极了,他一溜小跑回到房间,为冠军陈刚擦起了皮鞋。陈刚看到后,眼圈一红哽咽着说:“老师,谢谢你!”如此简单的字眼,此刻对王启峰来说是最高的奖赏。他说:“每当看到选手们上台领奖,我就觉得那么多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一名焊工,一生无悔的选择
速度看起重,质量看焊接。对电建工程来说,一个焊口焊漏,可能导致设备停机,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如今王启峰可以自豪地说:“在焊接方面,中国的焊工技术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山东电建二公司的焊接技术是过硬的。”
据了解,虽然国内外正在加大自动焊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但在电建锅炉安装与管道焊接方面,由于场地条件复杂,无法适用焊接自动化。手工焊接技术依然代表着一个单位焊接业务的水平。山东电建二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郭克智说:“原来又脏又累没人愿干的焊工,如今开始吃香起来。对一线技术工人来说,技术越好挣钱越多。技术工人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一名普通焊工,到一名焊接技师,王启峰所从事的焊接业务同样给他带来了荣誉和幸福。2006年3月,王启峰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首席技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他的月薪能拿到5000多元。妻子杜海燕说:“他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现在,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对他很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