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五月十三日电 题:苏州工业园区演绎工业与园林的奇妙结合
中新社记者 周建琳 姚静
五月的金鸡湖畔花繁锦簇,垂柳吐绿,湖光天色交相辉映。草坪上摇摇摆摆学步的稚童羡慕地看着在宽阔广场上奔跑的风筝少年。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演绎着“工业”与“园林”的奇妙结合。
十二年,建成美丽“园中城”
自一九九四年五月开发建设至今,苏州工业园区已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最引以为豪的,并不是“一天创造一个亿的GDP,一天上缴一千二百六十万元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四百万美元的外资”,而是开发十二年仍保有清新的水和空气。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人们由衷地发出不是园林胜似园林的感慨。每一个角落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每一处小品精致隽永、透射底蕴;每一幢建筑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树、枫林。如果把苏州古城喻为“城中园”,那么,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园区无疑是“园中城”。
这真可谓“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对接”。
十二年,坚持规划是法
提到城市规划建设,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但十二年来,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即法,任何人不得凌驾于规划之上。
十二年来,也曾有高层领导要求园区尽快将首期八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闲置土地”全部进行工业开发,园区没有照办,宁可用来绿化,耐心“养地”。他们深知,如果那样,就无法实现土地与资金的平衡,就会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那样,园区就成了单一产业区,就会丧失城市发展的活力。
十二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导班子调整过多次,但开发区发展格局与当初规划设计几乎一模一样。园区一位负责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九九五年,早期进入园区的企业三星半导体开工。“三星”眼中的园区是大规模土建和一张规划整齐的图纸。八年后,“三星”当时的负责人发现,园区所展现的面貌一如当初给他看的图纸。
你也许不相信,规划和实际如此细密地吻合,但事实如此。
十二年,拒绝十一亿美元投资
十二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与大自然一起成长。园区成立以来制定各类法规性文件六十八个,从源头上控制着污染项目的进入,其中第一个出台的便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带着项目到苏州工业园区投资,第一个要过的“坎”,必须是环保局,如果通不过他们的技术审查,启动了“环保一票否决制”,无论再赚钱的项目,只能与园区无缘。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园区招商最迫切的时候,境外曾有一个上亿美元的项目有意迁来园区,然而,环保局在审查时发现其流程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遂毅然舍弃。十二年来,像这样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达二百多个,意向投资额累计超过十一亿美元。
据介绍,十二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关停污染型企业八十多家,并对区内三百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环保监控,累计投入环保建设资金三百多亿元人民币。
|